近日,东部战区某海域上空上演惊心动魄一幕:一架外军无人机擅自闯入我军演习禁飞区,企图抵近侦察。解放军防空部队迅速反应,依托先进雷达系统与防空导弹体系,对该目标实施全程跟踪锁定,最终迫使外机撤离。此次事件不仅暴露了某些势力对华挑衅的野心,更以实战化标准检验了我军空天防御能力,向世界传递出“寸土不让、寸海必争”的坚定信号。
事件回放:外军无人机“擦边”挑衅,解放军火眼金睛精准捕捉
据东部战区权威通报,事件发生于本月某日凌晨。一架未悬挂标识的外军无人机从公海方向低空突入,以“蛇形机动”规避雷达探测,试图接近我军正在进行的联合演习区域。演习指挥部立即启动应急预案,调动周边防空阵地进入战备状态。
“目标进入我方识别区!”随着警报声响起,某新型远程预警雷达率先捕获目标,其相控阵技术可同时追踪数百个空中目标,即使在复杂电磁环境下仍能保持高精度定位。与此同时,部署在沿海的防空导弹部队迅速展开部署,红旗-9B防空导弹系统完成发射准备,导弹导引头全程“咬住”目标,形成“发现即摧毁”的威慑态势。
面对解放军的严密监控,外军无人机在盘旋20分钟后,最终放弃挑衅转向公海撤离。军事专家分析,此次行动中,我军从“发现-识别-跟踪-威慑”的全链条反应时间不足3分钟,展现出“以快制快”的现代化防空能力。
技术解析:防空体系“织网”,让挑衅者无处遁形
此次事件中,解放军展现的空天防御能力令外界瞩目。据公开资料,红旗-9B防空导弹采用主动雷达制导,射程超过200公里,可同时攻击6个目标,具备拦截隐身飞机、巡航导弹乃至低轨卫星的能力。而支撑其作战的,是覆盖海陆空的“一体化预警网络”:
- 天基侦察:北斗导航卫星与高分系列遥感卫星提供实时态势感知;
- 空基预警:预警机与无人机组成“低空哨兵”,填补雷达盲区;
- 地基雷达:新型有源相控阵雷达实现360度无死角监控。
“这套体系就像一张‘透明防护罩’,任何试图突破的空中目标都会被立即锁定。”国防科技大学教授李明指出,“外军无人机此次冒险行动,恰恰成为检验我军实战能力的‘活靶子’。”
战略意义:震慑挑衅者,捍卫国家主权
近年来,某些国家频繁派遣军机、无人机抵近中国沿海侦察,仅2023年就发生超600架次类似事件。此次解放军以硬核手段回应挑衅,释放出明确信号:
- 技术层面:中国已构建起“远中近结合、高中低搭配”的立体防空体系,任何空中威胁都将面临“无缝拦截”;
- 战略层面:中国军队始终保持高度戒备,坚决捍卫国家主权与领土完整,任何挑衅行为都将付出代价。
正如东部战区发言人所说:“我们不惹事,但也不怕事。朋友来了有好酒,豺狼来了有猎枪。”此次导弹锁定外军无人机事件,不仅是一次军事能力的展示,更是一场没有硝烟的“心理战”——在维护国家利益的棋盘上,中国军队的每一步落子都坚定而有力。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云川官网 » 解放军导弹全程锁定外军无人机:实战化演练彰显战略威慑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