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川官网

2万亿元大生意瞄准年轻人钱包:从“悦己消费”到“情绪投资”,这届年轻人养活了多少新产业?

2023年,中国“25岁以下年轻人消费市场规模”突破2万亿元,相当于再造一个“拼多多”。从盲盒手办到剧本杀,从宠物经济到疗愈课程,这届年轻人正用真金白银投票,催生出一个以“自我满足”为核心新消费宇宙。商家直言:“得年轻人者得天下”,而年轻人的钱包,究竟被哪些新产业“精准狙击”?

“为快乐买单”:情绪价值撑起万亿市场

“买盲盒不是赌博,是给生活加点糖。”95后白领小林向记者展示她的“隐藏款”收藏柜,300多个潮玩公仔价值超5万元。像她这样的年轻人不在少数——泡泡玛特财报显示,其核心用户中18-29岁占比达75%,复购率高达58%。

情绪消费的触角正延伸至各个领域:

  • 解压经济:捏捏乐、史莱姆等解压玩具年销售额超50亿元,某品牌“慢回弹馒头”月销10万件;
  • 孤独经济:宠物市场规模突破3000亿元,90后养宠人群占比超60%,智能猫砂盆、宠物殡葬等细分赛道爆发;
  • 疗愈经济:冥想APP“潮汐”用户突破3000万,线下“情绪SPA馆”客单价高达800元仍需预约。

“年轻人不是消费降级,而是消费分级。”清华大学消费经济研究所所长李明指出,“他们愿意为‘即时快乐’和‘心理按摩’支付溢价,这催生了大量‘小而美’的新业态。”

“为身份认同付费”:亚文化圈层成金矿

在年轻人聚集的B站、得物等平台,“圈层消费”正在重塑商业逻辑。

  • 汉服市场:2023年规模达125亿元,95后购买者占比超60%,一套高端汉服价格可抵一台iPhone;
  • 谷子经济(二次元周边):原神、星穹铁道等IP衍生品年销售额超200亿元,一个“吧唧”(徽章)被炒至千元;
  • 户外圈层:露营、飞盘、骑行等“中产三件套”中,年轻人贡献了70%的消费,始祖鸟冲锋衣、闪电公路车成“社交货币”。

“在圈层里,消费是入场券。”00后大学生小吴表示,他每月生活费3000元,其中1500元用于购买游戏皮肤和手办,“这比穿名牌更有认同感。”商家因此开发出“限量款”“联名款”等策略,某品牌与动漫联名的耳机,首发1秒售罄,黄牛价翻3倍。

“为未来投资”:自我提升成新刚需

与上一代人“攒钱买房”不同,这届年轻人更愿意为“技能变现”和“副业刚需”投资:

  • 知识付费:得到、知乎等平台25岁以下用户占比超40%,“AI绘画课”“短视频剪辑营”等课程销量暴涨;
  • 轻创业:小红书数据显示,2023年“个人IP打造”“私域流量运营”等关键词搜索量增长300%,00后博主占比达28%;
  • 健康消费:智能手表、健身镜等“科技健身”产品销量同比增长150%,90后购买保健品占比从2020年的18%升至2023年的35%。

“年轻人不是不存钱,而是把钱存进了‘能力账户’。”职场专家刘畅分析,“当就业竞争加剧,他们更相信‘投资自己’的回报率。”

万亿市场的隐忧:是真实需求还是营销泡沫?

面对年轻人的消费狂热,质疑声也随之而来。某盲盒企业被曝“隐藏款概率造假”,部分汉服商家用化纤面料冒充真丝,知识付费课程“割韭菜”投诉激增……

“新消费赛道容易陷入‘伪需求’陷阱。”经济学家管清友提醒,“当资本过度追逐年轻人,可能催生非理性消费。比如部分大学生为买潮玩负债,或盲目跟风报课却无法坚持。”

无论如何,2万亿元的年轻人消费市场已不可逆地崛起。从“悦己”到“悦人”,从“物质满足”到“精神共鸣”,这届年轻人正在重新定义商业规则。而商家需要思考的或许是:当新鲜感褪去,什么才能真正留住年轻人的钱包?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云川官网 » 2万亿元大生意瞄准年轻人钱包:从“悦己消费”到“情绪投资”,这届年轻人养活了多少新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