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生态环境面临严峻挑战、生物多样性加速丧失的当下,“万物共生”成为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命题。中国,作为负责任的大国,以高瞻远瞩的视野和切实有力的行动,提出并践行着独具特色的“万物共生”主张,为全球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贡献着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中国深刻认识到万物共生对于地球生态平衡和人类福祉的重要性。从广袤的森林到浩瀚的海洋,从珍稀的野生动植物到微小的生态系统,每一个物种、每一处生态都相互依存、紧密联系。中国积极推动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如一条绿色长城横亘在中国北方,有效抵御了风沙侵袭,改善了区域生态环境,为众多野生动植物提供了栖息家园。大熊猫、朱鹮、亚洲象等珍稀物种在中国的保护努力下,种群数量逐步增加,生存状况显著改善,这是中国践行万物共生理念的生动例证。
在国际舞台上,中国积极倡导并推动构建地球生命共同体。中国是《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的主席国,在大会上,中国引领各方达成“昆明 - 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这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成果,为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设定了明确目标和行动路径。这一框架的达成,彰显了中国在推动全球生态治理中的引领作用,体现了中国对万物共生理念的坚定承诺和积极践行。
中国的万物共生主张还体现在绿色发展理念的深度融入。中国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风电、光伏发电装机容量位居世界首位,新能源汽车产销量连续多年全球第一。绿色产业的蓬勃发展,不仅减少了对传统化石能源的依赖,降低了碳排放,也为经济可持续发展注入了新动力。同时,中国积极推动绿色“一带一路”建设,与沿线国家分享绿色发展经验和技术,帮助其提升生态环境保护能力,共同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良性互动。
此外,中国注重通过科技创新助力万物共生。利用卫星遥感、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加强对生态系统、物种分布和生态变化的监测与研究,为生态保护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基因编辑等生物技术在物种保护和恢复中的应用,也为濒危物种的拯救带来了新的希望。
万物共生,天下大同。中国的万物共生主张,是基于对自然规律的尊重、对人类未来的担当。在中国的积极推动下,全球生态保护的合力不断增强,一个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万物各得其和以生的美好愿景正逐步变为现实。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环球视察网 » 万物共生 中国主张:绘就地球生命共同体新画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