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则关于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将被司法拍卖的消息引发社会广泛关注。位于辽宁省沈阳市沈河区中山路196号的百年历史建筑——于济川公馆旧址,将于8月16日在京东司法拍卖平台公开拍卖,起拍价高达7777.77万元。这一事件不仅因其文物价值备受瞩目,更因涉及司法纠纷与文物保护的双重矛盾,成为舆论焦点。

百年公馆:承载历史记忆的省级文保单位
于济川公馆旧址始建于民国时期,距今已有百年历史。其主楼立面采用西方文艺复兴时期建筑的“三段式”划分方式,外墙面为砖砌体表面抹灰,斩假石工艺做法,展现了中西合璧的建筑美学。2008年,该建筑被列为沈阳市第三批文物保护单位;2014年,更晋升为辽宁省第九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成为沈阳城市历史的重要见证。
公馆旧址位于沈阳市中心中山路北侧,毗邻沈阳迎宾馆,东侧是大型商业广场市府恒隆广场,西侧为八一公园,地理位置优越。此次被拍卖的标的物包括主楼、西侧楼、东北侧楼和东南侧楼,总面积达2780.07平方米,评估价约为9150万元。
司法纠纷:失信企业资产遭强制处置
此次拍卖源于一起借款合同纠纷。据辽宁省葫芦岛市南票区人民法院出具的委托书显示,法院正在执行葫芦岛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沈阳皇姑支行与辽宁龙兴伟业投资有限公司等被告的案件。作为涉案财产之一,于济川公馆旧址被强制拍卖以偿还债务。
公开资料显示,辽宁龙兴伟业投资有限公司成立于2006年,注册资本7000万元,但目前已被列为失信被执行人,涉及多起司法案件纠纷。该公司同时拥有于济川公馆旧址的房屋所有权和国有土地使用权,却因经营不善导致资产被查封拍卖。
拍卖争议:文物保护与商业开发的博弈
尽管拍卖公告明确标注了建筑的省级文保单位身份,但截至目前,仍无人报名参与竞拍。业内人士分析,高昂的起拍价、复杂的产权关系以及文物保护的特殊要求,是潜在买家望而却步的主要原因。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规定,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利用需经省级文物行政部门批准,且不得改变其原有用途和结构。这意味着,即便竞拍成功,买家也需承担严格的保护责任,无法随意进行商业开发。此外,拍卖标的规划用途为“办公”,进一步限制了其未来使用方向。
社会反响:文物保护呼声高涨
事件曝光后,沈阳市民和文物保护志愿者纷纷表达担忧。有市民指出:“于济川公馆是沈阳的历史符号,一旦被商业资本收购,可能面临拆除或改建风险。”也有专家呼吁,司法拍卖应优先考虑文物保护需求,探索“政府回购+公益使用”的模式,避免文物因市场行为遭受破坏。
目前,沈阳市文物部门尚未就此事发表官方声明,但表示将持续关注拍卖进展。随着8月16日拍卖日期的临近,这场关于历史建筑命运的博弈,仍充满变数。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环球视察网 » 起拍价7777.77万元,百年历史建筑将被拍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