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川官网

封关后赴海南无需额外证件:自贸港政策红利释放,人员往来更便捷

近日,随着海南自由贸易港全岛封关运作进入冲刺阶段,一项备受关注政策利好正式落地:封关后,内地居民赴海南旅游、商务、探亲等活动,无需额外办理通行证件,凭身份证即可自由进出。这一举措标志着海南自贸港在人员流动便利化领域迈出关键一步,为区域经济融合与对外开放注入新动能。

政策突破:从“特殊管理”到“无缝衔接”

长期以来,海南作为我国最大的经济特区,在人员出入管理上曾参照边境口岸模式,内地居民前往需携带身份证,而港澳台居民及外籍人士则需办理签注或居留许可。此次政策调整后,海南将全面取消针对内地居民的额外证件要求,实现与国内其他省份的“无差别”通行。

“这意味着海南自贸港在制度设计上真正融入了国内大循环。”海南省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封关不是封锁,而是通过更高水平的开放促进要素自由流动。人员往来便利化是首要任务之一。”

据统计,2023年海南接待游客超9000万人次,其中内地游客占比达85%。政策实施后,预计每年可为旅客节省办证时间超200万小时,直接降低交通、住宿等衍生成本数亿元。

便利升级:一证在手,畅行全岛

政策红利已率先在交通领域显现。三亚凤凰国际机场、海口美兰国际机场等枢纽站点全面升级智能验放系统,内地旅客通过“刷身份证+人脸识别”即可快速通关,全程耗时从平均3分钟缩短至15秒。与此同时,海南环岛高铁、港口码头等场景同步启用电子客票与身份证关联技术,实现“一证通行”。

“以前带家人来海南,要提前准备户口本、居住证等材料,现在‘说走就走’。”来自广东的游客陈女士在体验新政后感慨。携程平台数据显示,政策发布后一周内,海南旅游搜索量环比增长45%,其中“家庭游”“银发游”订单占比显著提升。

安全保障:科技赋能“无感监管”

在简化流程的同时,海南自贸港依托数字化手段构建起“智能防线”。通过整合公安、海关、移民管理等部门数据,系统可自动比对旅客身份信息与风险清单,对重点人员实施精准布控。此外,全岛部署的5G+AI监控网络能实时监测人员流动轨迹,确保社会治安稳定。

“便利与安全并非对立。”海南省公安厅负责人强调,“我们采用‘前端放行、后台预警’模式,99%的旅客可无感通关,剩余1%的高风险个体将接受二次核查。”据悉,该系统已在全国多地自贸区试点,误报率低于0.01%。

未来展望: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交汇点

专家指出,海南人员往来便利化政策的落地,不仅服务于国内旅游消费市场,更承载着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的战略使命。根据规划,2025年封关后,海南将逐步实施“一线放开、二线管住”的货物贸易制度,而人员流动的自由化正是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重要拼图。

“当内地居民赴海南像去上海、广州一样便捷时,自贸港的集聚效应将充分释放。”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认为,“未来,海南有望成为连接国内超大规模市场与东南亚、RCEP区域的‘黄金枢纽’。”

从“离岛免税”到“一证通行”,海南自贸港正以一天当三天的干劲,将制度创新转化为发展红利。在这片充满活力的热土上,每一项政策突破都在书写着中国开放的新篇章。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云川官网 » 封关后赴海南无需额外证件:自贸港政策红利释放,人员往来更便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