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名高考成绩609分的山东考生在网络平台发声,称自己本意报考厦门大学本部,却因志愿填报失误被录取至厦门大学马来西亚分校(以下简称“厦大马校”),引发舆论对高考志愿填报规则与高校招生透明度的热议。涉事考生、教育部门及厦门大学三方回应存在分歧,事件真相仍待进一步厘清。
考生自述:系统操作失误导致“高分低录”?
据考生李明(化名)在社交媒体发布的视频陈述,其高考成绩超出山东省特殊类型招生控制线90余分,原计划冲刺厦门大学本部热门专业。在填报志愿时,他将厦大马校作为“保底志愿”填入本科批第30个院校组,但未注意到该分校与本部招生代码不同,且学费标准(每年约2.8万林吉特,约合人民币4.3万元)远高于本部。“我根本没仔细看招生简章,以为所有‘厦门大学’都在国内。”李明表示,收到录取通知书后才得知需赴马来西亚就读,而家庭经济条件难以承担高额费用,目前正考虑申请退档或复读。
记者查询发现,厦大马校是厦门大学全资设立的海外分校,自2016年起独立招生,毕业证书与本部一致,但学费、生活成本及国际旅行费用需考生自行承担。该校在山东省招生批次为普通类本科批,与厦大本部分属不同招生单元。
校方回应:招生流程合规,信息披露充分
针对考生质疑,厦门大学招生办公室工作人员回应称,厦大马校的招生代码、学费标准、培养模式等关键信息均在各省招生考试院发布的《招生专业目录》及学校官网明确标注。“考生需自行登录省级招办志愿填报系统确认信息,系统也会多次提示‘请核对院校名称及代码’。”该工作人员强调,近年来未出现因校方原因导致的“误录”事件,若考生申请退档需符合省级招办相关规定,目前正与考生家庭沟通解决方案。
山东省教育招生考试院则表示,志愿填报系统设计符合国家规范,考生提交前有多次修改机会,且需输入密码确认。“系统无法判断考生填报意图,最终责任需由个人承担。”相关负责人称。
专家观点:规则意识与信息对称缺一不可
事件引发教育领域专家关注。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指出,高考志愿填报是考生与高校的“双向选择”,考生有义务详细了解招生政策,而高校也应通过多渠道强化信息普及。“部分考生存在‘重分数轻规则’心态,将失误归咎于外部因素,这需要引起重视。”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则建议,省级招办可探索“志愿填报确认书”制度,要求考生手写确认关键信息,减少操作疏漏;同时,高校应针对海外分校等特殊招生类型,增加线上宣讲会或一对一咨询,保障考生知情权。
结语:一场“意外”背后的教育警示
目前,李明已向山东省招办提交退档申请,结果尚未公布。这起争议再次敲响警钟:在高考这场“人生大考”中,规则意识与信息对称同样重要。对考生而言,细致研读招生章程、谨慎操作志愿系统是基本素养;对高校和招办来说,优化信息传递方式、完善风险提示机制,则是避免类似纠纷的关键。唯有如此,才能让每一份努力都得到精准回应,让每一份选择都经得起检验。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云川官网 » 609分考生自称“被误录”厦门大学马来西亚分校:志愿填报疏漏还是招生流程争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