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时间今日凌晨,当代艺术界再爆荒诞一幕——由意大利艺术家莫瑞吉奥·卡特兰(Maurizio Cattelan)创作的装置艺术《喜剧演员》(Comedian),即那根用灰色胶带粘在美术馆墙上的普通香蕉,在展出期间第三次被观众当场啃食。此次事件发生于曼哈顿佩斯画廊(Pace Gallery),涉事者为一名24岁的行为艺术爱好者,其声称“以身体消费艺术,是对资本的终极嘲讽”。目前,画廊已报警并暂停展览,而这件估值高达360万美元的作品命运再度成谜。
“香蕉事件”三度上演:是艺术破坏还是行为艺术?
这并非《喜剧演员》首次遭遇“吞噬”。2019年,该作品在迈阿密巴塞尔艺术展首展时,就被行为艺术家大卫·达图纳(David Datuna)当众剥皮食用,引发全球热议。达图纳事后辩称:“我的行为是艺术的一部分,它让香蕉的价值从物质升华为概念。”无独有偶,2022年巴黎蓬皮杜中心展出期间,一名抗议者用香蕉投掷作品,虽未造成损坏,却再次将这件争议之作推上风口浪尖。
此次纽约事件中,涉事者亚伦·沃森(Aaron Watson)在社交媒体发布视频声明:“当资本将一根香蕉标价360万美元时,吃掉它就是最激进的批判。”他甚至将香蕉残骸装入玻璃盒,宣称要“以艺术对抗艺术”。画廊方则愤怒回应:“这是对私人财产的公然破坏,我们将追究法律责任。”
天价香蕉的“艺术密码”:一根香蕉如何成为现象级符号?
《喜剧演员》的荒诞性恰是其核心价值。卡特兰以极简手法,将日常物品置于艺术语境,挑战传统审美与价值体系。2019年首展时,作品附带的证书明确标注:“香蕉可替换,概念不可复制。”事实上,画廊确实每隔几天就会更换一根新香蕉——从Costco采购的普通水果,成本仅0.3美元。
“这件作品的价值不在于香蕉本身,而在于它引发的讨论。”艺术评论家莉娜·霍华德(Lena Howard)指出,“当观众为‘该不该吃’争论不休时,艺术已完成了它的使命——迫使人们思考:什么是艺术?谁定义价值?”数据显示,自2019年以来,《喜剧演员》相关话题在社交媒体累计产生超50亿次浏览,其衍生品(如胶带、香蕉模型)销售额突破2000万美元,远超作品本身拍卖价。
艺术市场的狂欢与反思:天价背后的资本游戏
尽管争议不断,《喜剧演员》仍被视为艺术市场“符号化”的典范。2019年,第一版作品被法国收藏家以12万美元购入(后转手以360万美元售出);2023年,第二版在苏富比拍卖行以520万美元成交,创卡特兰个人作品纪录。然而,这种“概念至上”的定价逻辑也招致批评。经济学家詹姆斯·威尔逊(James Wilson)在《艺术经济学评论》中撰文:“当一件可替换的消耗品被赋予天价,暴露的是艺术市场对稀缺性叙事的病态依赖。”
面对新一轮争议,佩斯画廊宣布将重新评估展览安全措施,并考虑限制观众与作品的物理接触。而卡特兰本人则通过发言人回应:“香蕉的命运从未由我掌控——这正是艺术的魅力。”
从迈阿密到巴黎,再到纽约,这根香蕉的“被吃史”已成为当代艺术最耐人寻味的注脚。或许正如沃森所言:“当所有人都在讨论一根香蕉时,真正的艺术已经发生了。”而这场持续五年的荒诞剧,仍在考验着我们对艺术、资本与自由的认知边界。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云川官网 » 价值数百万美元的“天价香蕉”再遭啃食:艺术与荒诞的边界何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