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川官网

黄仁勋谈中国芯片企业:是对手不是敌人 实力非凡值得钦佩

2025年7月21日,英伟达创始人兼CEO黄仁勋在接受央视新闻专访时,以罕见坦诚态度评价中国芯片产业:“如果英伟达不在中国,华为等创新者会填补市场空白;中国芯片企业的实力非凡,华为是值得钦佩的竞争对手,对手不是敌人。”这一表态迅速引发全球科技界热议,既展现了对中国技术突破的认可,也折射出全球半导体产业链的深刻变革。

“华为们”的崛起:从技术追赶到局部领跑

黄仁勋多次以华为为例,强调中国芯片企业的创新能力。他指出,华为不仅在手机芯片、5G通信领域实现技术突围,更在自动驾驶、AI算力等前沿赛道构建起完整生态。以华为昇腾系列AI芯片为例,其算力密度已达国际顶尖水平,支撑起全球最大规模的自动驾驶训练集群;在系统设计层面,华为的异构计算架构与自研操作系统形成协同效应,这种“软硬一体”的创新能力令黄仁勋直言“非凡”。

数据印证着中国企业的技术纵深:2025年上半年,中国芯片设计企业数量突破4000家,全球50%的AI开发者活跃在中国市场。黄仁勋特别提到,中国云服务巨头已大规模自研AI芯片,阿里平头哥、百度昆仑等企业正通过架构创新突破传统计算范式,这种“自下而上”的创新生态让全球产业链格局更趋多元。

“对手不是敌人”:竞争逻辑的重构

面对“竞争对手还是合作伙伴”的提问,黄仁勋的回答充满战略智慧:“他们是极具竞争力的对手,但对手可以钦佩、尊重并保持合作。”这一表述背后,是中美科技竞争从“零和博弈”向“竞合共生”的转变。他坦言,美国在芯片架构、制造工艺等领域仍具领先优势,但中国在工程实现、规模化应用和供应链韧性上形成独特竞争力。例如,华为通过垂直整合将芯片研发周期缩短30%,这种“中国速度”正倒逼全球企业加速创新。

黄仁勋同时提醒美国政策制定者:“全球AI产业链已深度嵌套,美国需要重燃对‘制造’的热情。”他以英伟达GB200超级芯片为例,其生产依赖中国台湾的先进制程、中国大陆的封装测试和美国的系统设计,任何环节的脱钩都将导致技术迭代停滞。

“世界很大”:开放竞争的未来图景

在专访中,黄仁勋多次强调“世界很大”的竞争哲学。他预测,到2030年全球AI算力需求将增长1000倍,单一企业或国家无法独占市场。中国企业的崛起正在重塑行业规则:比亚迪通过车规级芯片自研将新能源汽车成本降低40%,寒武纪的存算一体架构为边缘计算开辟新赛道。这些突破迫使英伟达等国际巨头加速技术迭代,最终推动全行业进步。

对于未来,黄仁勋展现出开放姿态:“我希望与华为等中国公司竞争很多年。”这种态度与近期美国“再工业化”政策形成鲜明对比。正如他所言:“真正的战略是认清自己——美国需守住技术栈优势,同时承认中国制造的价值。”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科技竞赛中,黄仁勋的表态为全球产业链注入理性声音。当竞争回归技术本质,当对手彼此尊重,或许正如他所期待的,一个更创新、更包容的科技新时代正在到来。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云川官网 » 黄仁勋谈中国芯片企业:是对手不是敌人 实力非凡值得钦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