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23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京发布第5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1.23亿人,较2024年12月新增1824万人,互联网普及率提升至79.7%,较2024年提升1.2个百分点。这一数据标志着中国互联网发展从“规模扩张”转向“质量跃升”,为全球数字化转型贡献了“中国样本”。
城乡数字鸿沟持续收窄:农村网民突破3.6亿
报告指出,农村地区互联网普及率达68.3%,较2024年提升2.1个百分点,城乡普及率差距缩小至11.4个百分点。这一突破得益于“数商兴农”工程的深入推进:全国已建成1200余个县级电商产业园,培育出“东方甄选”“与辉同行”等助农直播标杆案例,带动农产品网络零售额突破1.2万亿元。在四川凉山,5G基站覆盖所有行政村,彝族绣娘通过直播将传统服饰卖向全球;在甘肃定西,马铃薯种植户借助物联网技术实现精准灌溉,亩产量提升30%。农业农村部市场与信息化司司长唐珂表示:“互联网正重塑乡村经济形态,让‘土特产’变成‘金疙瘩’。”
银发群体加速触网:60岁及以上网民达1.7亿
随着“银发经济”崛起,老年群体成为互联网新增用户主力军。报告显示,60岁及以上网民规模达1.7亿,占整体网民的15.1%,较2024年提升1.8个百分点。这一变化源于适老化改造的全面落地:工信部累计推动1735家网站和APP完成适老化改造,支付宝“长辈模式”字体放大40%,抖音上线“长辈课堂”教授防诈骗知识。在浙江杭州,社区开设“手机课堂”帮助老人学习网购、挂号;在北京,老年大学增设“短视频创作”“AI绘画”等课程,让“银发族”从“数字难民”变身“潮流达人”。
技术普惠深化:5G用户占比超45%
基础设施升级为全民互联提供硬支撑。截至2025年6月,我国5G基站总数达419.2万个,每万人拥有29.4个,实现所有地级市城区、县城城区和96%的乡镇镇区覆盖。5G用户规模达5.1亿,占移动用户总数的45.3%,较2024年提升8.2个百分点。在广东深圳,5G+8K技术实现远程手术指导,医生可实时操控300公里外的机械臂;在青海格尔木,5G专网助力光伏电站运维效率提升60%。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指出:“5G正从‘可用”走向‘好用’,为智能制造、智慧城市等场景提供底层动能。”
专家解读:数字中国建设进入“提质增效”关键期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主任曾宇表示,11.23亿网民规模和79.7%的普及率,既是中国互联网发展的里程碑,也是新起点。“未来需聚焦三方面:一是推动农村地区从‘用得上’向‘用得好’升级;二是加强老年人数字技能培训,防范‘数字代沟’;三是深化5G、AI等技术融合应用,释放数据要素价值。”国家信息中心首席信息师张新红则强调:“当互联网深度融入生产生活,其社会价值已超越技术本身,成为推动共同富裕、促进社会公平的重要力量。”
从城市到乡村,从青年到银发,从消费互联网到产业互联网,11.23亿网民正共同书写数字中国的新篇章。正如CNNIC报告所言:“当每一个个体都能平等享受数字红利,技术才能真正成为照亮未来的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云川官网 » 我国网民规模达11.23亿人,互联网普及率达79.7%:数字中国迈入全民深度互联新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