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川官网

5岁小孩哥珠心算比赛“神操作”:看似“走神儿”实则“心算如飞”

近日,一场全国性少儿珠心算大赛现场,一名5岁小选手的“反差表现”引发全场关注。当其他孩子紧盯算盘、手指翻飞时,这位来自江苏南京的“小孩哥”王小宇却时而托腮沉思,时而望向窗外,甚至一度趴在桌上“打盹儿”。然而,当主持人报出题目仅3秒后,他便突然坐直身子,在答题卡上飞速写下答案,且全程零失误。这一“看似走神,实则开挂”的赛场表现,被网友戏称为“人类幼崽的顶级松弛感”,相关视频在社交媒体上播放量突破2亿次,登顶热搜榜首。

“走神”背后的硬核实力:3秒心算百位加减

在比赛的“闪电心算”环节,王小宇的表现堪称“反常识”。面对“87654321+98765432-12345678”这样的百位混合运算题,其他6岁组选手平均用时1分20秒,而他仅需3秒便完成计算。更令人惊讶的是,他的眼睛始终未看向算盘,而是盯着天花板或窗外,仿佛在“发呆”。

“他从小就这样,玩玩具时突然停下来,过会儿又蹦出答案。”王小宇的母亲李女士透露,孩子2岁半开始接触珠心算,起初只是把算盘当玩具,3岁时能心算两位数加减,如今已掌握四位数的乘除法。“我们没逼他,就是觉得算盘珠子拨起来‘咔嗒咔嗒’的声音好玩,没想到他越玩越上瘾。”

“松弛感”背后的科学训练:从“具象”到“抽象”的思维跃迁

王小宇的教练、江苏省珠心算协会特级教师陈敏解释,孩子的“走神”实则是进入“心算状态”的表现。“珠心算的高级阶段,是在大脑中形成‘虚算盘’,通过空间想象完成计算。小宇盯着窗外时,其实是在脑海中‘拨珠子’,这种专注的外在表现就是‘放空’。”

陈敏还展示了一段训练视频:王小宇最初需要盯着实体算盘计算,3个月后便能闭眼心算,如今甚至能边听故事边完成题目。“他的空间想象力远超同龄人,比如说到‘苹果’,他会在脑中构建一个带数字的‘苹果算盘’,把抽象计算转化为具象图像。”

“小孩哥”现象:传统技艺与现代教育的碰撞

王小宇的走红,也让珠心算这一传统技艺再次进入公众视野。数据显示,我国珠心算学习者已超500万,其中6岁以下儿童占比达67%。专家指出,珠心算不仅能提升计算能力,更能锻炼注意力、记忆力和空间思维能力。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王海英表示:“小宇的案例说明,低龄儿童的学习可以突破‘坐定听课’的传统模式,通过游戏化、场景化的方式激发潜能。”

如今,王小宇已成为珠心算界的“小明星”,但他依然保持着“小孩哥”的天真。当被问到“长大想做什么”时,他歪着头说:“想当科学家,发明会算数的机器人,这样我就能教它玩算盘啦!”这句童言童语,让现场观众忍俊不禁——或许,这就是“松弛感”的终极奥秘:在热爱中专注,在游戏中成长。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云川官网 » 5岁小孩哥珠心算比赛“神操作”:看似“走神儿”实则“心算如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