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川官网

饭店用脏话命名引争议:知情人称源自店主绰号,市场监管部门介入调查

近日,江苏某市一家新开业饭店因使用带有粗俗脏话的店名引发网络热议。有市民拍摄视频显示,该饭店招牌上赫然写着“X他妈的菜馆”(X为某方言脏话谐音),门口排队的食客中不乏举手机拍照的年轻人,相关话题在社交平台阅读量突破5000万。这场由店名引发的争议,不仅暴露出部分商家对公序良俗的漠视,更将“低俗营销”的边界问题推上风口浪尖。

“粗俗店名”成网红打卡点:是幽默还是冒犯?

据现场走访,该饭店位于商业街核心地段,开业三天便因店名“出圈”。尽管菜单显示其主营家常菜,人均消费仅60元,但店内装饰随处可见网络流行梗,包括墙上喷绘的“吃好喝好,X事不恼”等标语。服务员透露,许多顾客是冲着店名“好玩”而来,甚至有主播在店内直播时故意大声念出店名以博取流量。

然而,这种“猎奇营销”也招致大量批评。周边居民王女士表示:“每天接送孩子上学都要路过,这样的招牌对小孩影响太坏了。”法律界人士指出,根据《广告法》第九条,广告不得含有妨碍社会公共秩序或者违背社会良好风尚的内容,该店名已涉嫌违法。

知情人曝店名由来:源自店主绰号,本意“自嘲”

面对舆论压力,饭店负责人张某在接受采访时承认,店名确实取自自己多年前的绰号。“年轻时朋友爱开玩笑这么喊,现在想用熟悉的名字拉近距离。”他强调,使用方言脏话在当地语境中“没有恶意”,并展示手机里与老顾客的聊天记录,试图证明大家对此“习以为常”。

但这一解释未能平息争议。民俗学者李教授分析称,方言中的粗俗词汇虽有其特定使用场景,但作为商业标识进入公共领域,性质已发生根本变化。“这就像把私人玩笑搬到广场上喊,必须考虑对他人尤其是未成年人的影响。”

监管介入:低俗营销的边界在哪里?

事件发酵后,当地市场监管部门迅速展开调查。工作人员表示,已要求饭店限期整改店招,并依据《企业名称登记管理规定》对其立案查处。值得关注的是,这并非个例——今年以来,全国已有十余起因店名低俗被处罚的案例,包括某“叫了个X炸鸡”连锁店因使用性暗示词汇被罚50万元。

某商业咨询机构负责人指出,部分商家试图通过“擦边球”吸引眼球,本质是创新能力的匮乏。“真正的好名字应该传递品牌价值,而不是靠低俗博出位。”他建议,行业协会可建立“商业名称负面清单”,从源头杜绝此类现象。

目前,涉事饭店已用红布遮盖争议店招,并推出“更名征集活动”。这场风波或许很快会平息,但它留给商家的启示值得深思:在流量至上的时代,究竟该用怎样的方式“被记住”?答案或许就藏在消费者用脚投票的选择里——毕竟,没有人会为了吃顿饭,先侮辱自己的智商。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云川官网 » 饭店用脏话命名引争议:知情人称源自店主绰号,市场监管部门介入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