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响应国家关于引导青年深入基层实践、推动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号召,今年暑期,南京中医药大学脉络寻源实践团(脉络源启实践队)依托团中央2025年“七彩假期”志愿服务项目,于7月9日至24日,先后前往苏州市吴江区震泽镇花木桥村和常州市武进区嘉泽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暑托班,创新性地开展了“童心探药·萌芽课堂”系列实践活动。活动聚焦青少年群体,通过沉浸式、互动化、趣味性的体验设计,将中医药智慧转化为可触可感的“生活语言”,在乡土童心间播撒文化火种。
一、 震泽花木桥村:初识百草,趣味感知中医药魅力
在花木桥村,实践团精心设计了一系列趣味盎然的体验活动,让孩子们在动手动脑中初识中医药的奥妙。
指尖探秘·初识“生命密码”:活动以“三指定乾坤,脉象藏天真”的探索拉开序幕。实践团成员用生动童趣的语言为孩子们揭开中医把脉的面纱。孩子们两两一组,在专业指导下屏息凝神,小心翼翼地将手指搭上伙伴的手腕,感受脉搏的跳动,那专注的神情,已初显“小郎中”的韵味。
舌尖课堂·品味“药食同源”:“不识本草真面目,只缘身在药香中!”当枸杞、红枣、生姜、桂皮等厨房常见食材的特写跃然屏上,现场惊叹声此起彼伏:“这不就是奶奶泡茶用的红果子吗!”“厨房里的食材竟然也能入药?”志愿者生动地揭秘道:“这些药材犹如隐形的超级英雄,悄然藏在我们身边,关键时刻守护着我们的健康!”随后的趣味养生茶会上,孩子们亲手捧起健胃消食茶、薄荷茶、枸杞菊花茶,用灵敏的小舌头细细分辨其中的滋味。当志愿者将“山楂茶比作吃撑后的肠胃小帮手”,将“陈皮水喻为积食后的消化小卫士”,“药食同源”的理念在孩子们心中变得生动可感。
巧手制囊·“佩”出健康智慧:“五彩丝线缠药香,童心巧手制安康”环节,药材桌前,孩子们如寻宝般精心挑选艾草、丁香、陈皮等配料,在实践团成员指导下,将天然药香缝入五彩锦囊。“我的香囊能赶走蚊子!”“我的可以让人睡得更香!”孩子们兴奋地展示着自己的作品,中医药防病保健的智慧已悄然融入他们的认知。
二、 嘉泽镇暑托班:深化浸润,系统感悟文化精髓
在嘉泽镇为期一周的活动中,实践团设计了更为系统、内容丰富的课程体系,让中医药文化的浸润更深更广。
溯源本草·叩响时光之门:“药材探秘”课程通过精美的图文和生动的讲述,带领孩子们穿越回千年前。从神农尝百草的传说到李时珍著《本草纲目》的艰辛历程,一部中医药发展的壮阔画卷在孩子们面前徐徐展开。孩子们围坐聆听,眼神充满好奇与向往,提问不断,对生命与自然奥秘的探索欲被默默点燃。
童趣学药·玩转知识课堂:实践团巧妙运用趣味互动游戏,让知识传递效果倍增。在“药材蹲蹲乐”游戏中,孩子们手持各式药材卡片,随着“生姜蹲,生姜蹲完甘草蹲”的欢快口令迅速反应,轻松牢记药材名称。“药性接力赛”则活力四射:孩子们分组抽取“症状”卡片,飞奔至相应药材点进行匹配。在奔跑、思考与协作的过程中,基础的药性知识变得鲜活而深刻。尤为独特的“五感体验课”更是引导孩子们全方位探索药材:通过视觉观察形态与颜色、嗅觉辨识气味、触觉感受质地、味觉浅尝部分可食药材、听觉想象炮制声响,将图文讲解与亲身体验相结合,让孩子们对药材的认知在多感官实践中得以立体构建。
太极养生·感悟身心和谐之道:动静结合的“太极初体验”成为课程亮点。在实践团成员的带领下,孩子们认真学习了太极的基础招式,每一个舒展与收缩都配合着呼吸的节奏,亲身体验中医“阴阳平衡”、“气血调和”的养生智慧。专注的神情洋溢在每一张稚嫩的脸庞上,传统文化的身心滋养在此悄然萌发。
薪火相传:童心沃土,孕育岐黄新生机
南京中医药大学脉络寻源实践团的“童心探药·萌芽课堂”双村之行,是青年学子响应“三下乡”号召、投身“七彩假期”志愿服务、赋能乡村文化振兴的生动实践。活动通过精心设计的沉浸式体验,成功将深奥的中医药文化转化为孩子们可感、可知、可参与的趣味内容,覆盖两地百余名儿童。
无论是花木桥村孩子们初识本草时的惊喜眼神,还是嘉泽镇孩子们系统学习后专注投入的状态,都印证了活动的显著成效。此次活动生动地诠释了中医药文化并非只是博物馆中的古董,而是鲜活地存在于厨房、生长于田间、并深深融入日常生活的智慧。一颗颗蕴含着岐黄智慧的种子,已在震泽与嘉泽的童心沃土中悄然萌芽。在青年力量与童真好奇的共同滋养下,这份承载着民族瑰宝的文化火种,必将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蓬勃的生机,为守护人民健康福祉、坚定民族文化自信贡献青春力量。
稿件撰写:李豫苏、吴仲轩
图片来源:南京中医药大学脉络寻源实践团(脉络源启实践队)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云川官网 » 双村联动播撒岐黄火种:南中医学子“七彩假期”创新课堂唤醒乡土童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