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4日至7月20日,河北经贸大学会计学院“冀游研察团”聚焦“这么近,那么美,周末到河北”文旅口号,深入邯郸、邢台、廊坊、沧州、保定五市的多个景点开展实地调研。团队系统考察该口号的传播实效,及其对当地文旅产业升级、乡村振兴推进的助推作用,旨在为河北文旅高质量发展精准建言献策。
走访五市,捕捉口号影响与文旅现状
7月14日至7月16日,“冀游研察团”精心规划、合理分组,组建两支小队分头行动,分别深入邯郸市与邢台市开展实地访谈与问卷调查。调研期间,队员们不仅高效完成任务,更亲身感受了两地丰富鲜活的文化景观。第一支调研小分队走进邯郸广府古城,通过与商户采访交流发现,京津冀短途游客占比近期显著提升,不少游客对酥鱼、缯肘等当地特色美食的历史渊源表现出浓厚兴趣。景区导览员也提到,随着“这么近,那么美,周末到河北”口号的传播,主动提及这句口号或手持相关标识拍照留念的游客日益增多。
(对当地商户的采访 李炳辉摄)
第二支调研小分队则走进邢台英谈古寨,这里千年古韵与红色记忆交相辉映。借助乡村振兴政策,古寨重焕生机——传统“玉米皮文创手工艺品”成为村民增收产业;山东红叶柿岩景区的合作帮扶更为其发展注入新动能。”居民喜悦地表示:“游客多了,日子越来越有奔头!”
(对游客的采访 袁珂瑶摄)
7月17日至7月20日,小队延续“分组行动、保质提速”的理念,细分为三支小分队,分别赴廊坊市、沧州市、保定市开展深度调研。队员们在专注调研的同时,主动融入当地,以轻松自然的闲聊方式推进访谈,让调研过程既高效深入,又充满人文温度。
第一支调研小分队来到廊坊“只有红楼梦·戏剧幻城”。在这里,人流热度印证了口号与文旅融合的力量,景区停车场里京津冀牌照车辆占比超七成。北京游客张女士分享:“高铁半小时就到,孩子看得入迷,这种体验太值了!”傍晚,景区的文创店内依旧人气不减,融入红楼元素的周边产品成为游客争相选购的“抢手货”。
(只有红楼梦·戏剧幻城 刘小冉摄)
第二支调研小分队则前往沧州市调研。盘谷寺的天津游客坦言因刷到“这么近,那么美,周末到河北”短视频而来,但此前曾担心景区设施配套不足,没想到实地体验后,各项条件超出预期,让人惊喜。盘古公园和南川老街的客流中九成来自周边县城,“当天往返”成主流模式。
(对游客的采访 刘小冉摄)
第三支调研小分队在保定市调研时发现,冉庄地道战遗址变化显著:借“这么近,那么美,周末到河北”的宣传东风,这座红色遗址成了热门研学地。年轻游客们在“地下长城”中感悟历史,一位00后游客说:“课本里的故事变鲜活了,还能拍视频与大家分享,很有意义。”
(冉庄地道战遗址 李昀珊摄)
调研见证口号实效,持续助力文旅发展
经过7天的调研,队员们见证了“这么近,那么美,周末到河北”的传播力:它提高了广府古城的知名度,增强了英谈古寨手艺人的发展信心,拓宽了冉庄红色故事的传播渠道,也带动了京津冀短途游的升温。队员们深刻体会到这句口号不仅是一份邀约,更是连接历史与当下的纽带——它让古村落的手艺活了起来,让红色记忆有了新的传播载体,更让乡村振兴有了文旅支撑的新路径。
未来,“冀游研察团”也将继续行动,助力“这么近,那么美,周末到河北”的口号在实践中焕发更强生命力,推动河北文旅在文化传承与民生改善的良性互动中迈向更高质量发展阶段。(李明泽、马乐轩、袁珂瑶、王子瑞)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云川官网 » 解码文旅口号,洞察传播影响——河北经贸大学会计学院“冀游研察团”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