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川官网

福建农林大学“织‘云’共富网”实践队龙岩长汀三下乡实践总结 —— 红土溯文脉 青春赋新能

为传承红色基因,践行青春担当,7月上旬,福建农林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织‘云’共富网”实践队奔赴龙岩市长汀县,开展三下乡实践活动。队员们穿梭客家古建、红色旧址与乡村田野,在历史触摸与实干探索中,解码文化传承、汲取精神力量、书写振兴担当,让青春在红色热土绽放光彩。

客家古建访踪:解码耕读传承脉络

实践队首站走进客家古建,八喜楼里,队员们借沉浸式角色体验,感受“金榜题名”“花烛之喜”蕴含耕读传统,从诗词互动、民俗展演中,触摸“耕读传家”祖训的温度;大夫第内,二十四孝砖雕、《耕读传家》木雕与治家账册,无声诉说忠孝大义与生存智慧。队员们用镜头记录、文字梳理,挖掘古建承载的文化基因,理解客家传承的时代价值,为文化活化传承积累素材。

图为实践队队员合影

田野经济探索:搭建共富实践课堂

实践队以“田野里的经济学实验室”为抓手,深入丁屋岭,从生态资源盘点入手,聚焦乡村产业困境,为特色产业找“解法”:分析农产品供需,探索电商链路搭建;参与安置点规划,用数据为乡村建设献策。同时结合“四下基层”调研传统,将课堂理论融入乡土实践,让青春智慧在产业调研、规划献策中落地,化作乡村共富“推进器”,推动经济学理论在田野结出振兴硕果。

图为实践队员采访丁黄村党支部书记

 

图为实践队队员将知识松下乡

非遗剪纸赋能:活化文化传承形式

以红纸为媒,实践队开展非遗剪纸实践。队员们将客家元素、乡村风貌融入创作,在与孩童互动中,手把手地传授“单剪”“对折剪”等技艺,借红纸镂空的图案传递客家文化温度,让非遗从指尖技艺融入日常烟火,为客家文化传承注入青春活水,以传统剪纸为桥链接古今,助力文化传承创新之路走深走实。

图为队员们手把手教孩子剪纸

红色旧址寻根:汲取奋进精神力量

古田会址等红色旧址,是实践队的“精神课堂”。队员们重走先辈路,在历史场景中,真切体悟信仰的力量;聆听鲜活的红色故事,研讨古田精神的内涵,让红色基因在交流中与时代气息共振。通过实地触摸历史、交流感悟,深刻理解革命先辈的担当,汲取奋进动力,明确青春传承红色精神、助力发展的使命。

 

图为实践队员在纪念碑的合照

从客家古建的耕读传承,到田野间的经济实践,从剪纸里的文化延续,到古田会址的精神淬炼,实践队在闽西长汀的足迹,串联起文化传承与乡村振兴的脉络。队员们带着年轻的热忱与冲劲,在这片红色热土上践行着新时代的担当——既用心守护历史的根脉,也用创新想法为乡村添活力。这场三下乡之旅,不仅是一次寻根与学习,更是一次成长与接力,让青春的力量在传承中延续,在实干中绽放,为闽西的发展留下生动注脚。(通讯员:王芷怡 林芳羽)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云川官网 » 福建农林大学“织‘云’共富网”实践队龙岩长汀三下乡实践总结 —— 红土溯文脉 青春赋新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