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前的今天,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在安吉余村首次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两山”理念。廿载光阴流转,这一理念已从思想星火燎原为神州大地的磅礴实践,引领中国走出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为全球可持续发展贡献了中国方案。

生态屏障筑牢,绿色基底愈发坚实
生态环境部数据显示,2013年至2024年,中国重点城市细颗粒物(PM2.5)浓度累计下降57%,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下降34.4%,全国地表水Ⅰ到Ⅲ类水质断面比例接近发达国家水平。浙江作为“两山”理念发源地,省控以上断面优良水质比率从41.9%升至98.6%,设区城市PM2.5平均浓度从61微克/立方米降至26.1微克/立方米,环境质量公众满意度连续13年提升。安徽新安江流域通过生态补偿机制,累计获得补偿资金9.9亿元,撬动社会资本19.2亿元,水质稳定保持Ⅱ类,成为长三角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标杆。
绿色产业崛起,金山银山加速成型
中国构建了全球最大、发展最快的可再生能源体系,新能源产业链完整度全球领先。在浙江湖州,光伏建筑一体化工程使企业变身“零碳工厂”;安徽库车绿氢示范项目年减排二氧化碳81万吨,为炼化企业绿色转型提供示范。生态农业、生态旅游等绿色产业蓬勃发展:安吉余村从“卖石头”转向“卖风景”,村民人均收入从2005年的64863元增至2024年的7.4万元;德清莫干山民宿集群年接待游客超700万人次,营收突破30亿元,带动6000余人就业。
制度创新突破,转化通道全面打通
生态环境部提出的“护绿换金、聚绿成金、借绿生金”三大路径,正在全国落地生根。浙江建立全国首个生态省,推出“污水零直排区”“清新空气示范区”等行动载体;安徽通过碳积分交易平台链动长三角,绿色贷款余额突破1.5万亿元;北京首创集团在固原将劣Ⅴ类黑臭水体提升至Ⅳ类,助力当地入选联合国“自然城市”名单。全国累计创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240个,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572个,形成“一地创新、全国推广”的生动局面。
全球示范引领,中国智慧照亮未来
“两山”理念已被纳入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实践案例,中国贡献了全球25%的新增绿化面积。从新疆库车绿氢项目到江苏盐城海上风电,从浙江“千万工程”到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业,中国正以“扩绿、兴绿、护绿”三绿并举的实践,向世界证明:人与自然可以和谐共生,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能够双向转化。
站在“两山”理念提出20周年的历史节点,中国正以更高站位、更宽视野、更大力度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随着“双碳”战略深入实施、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不断完善,美丽中国的“点绿成金”故事必将更加精彩,为全球绿色转型提供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中国经验。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云川官网 » “两山”理念生根结果,美丽中国“点绿成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