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川官网

为中国治沙奇迹点赞:绿色长城筑起生态屏障

在中国广袤西北大地上,一场持续数十年的生态保卫战正书写着人类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壮丽篇章。从黄沙漫天到绿意盎然,从“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中国以惊人的毅力和智慧创造了治沙奇迹,为全球生态治理贡献了“中国方案”。

沙漠变绿洲,数字见证奇迹
数据显示,中国森林覆盖率从20世纪80年代初的12%提升至如今的24.02%,人工林面积稳居世界第一。在毛乌素、库布其、科尔沁等曾经的不毛之地,如今已崛起片片绿洲。以库布其沙漠为例,经过30余年治理,植被覆盖率从不足3%跃升至65%,沙尘天气减少95%,生物多样性恢复至100多种。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评价:“库布其模式为世界防治荒漠化提供了宝贵经验。”

科技赋能,治沙效率倍增
中国治沙的突破离不开科技创新。在甘肃民勤,科研人员培育出耐旱抗风的“梭梭+肉苁蓉”立体种植模式,既固沙又增收;在内蒙古阿拉善,无人机播种、智能滴灌技术让治沙效率提升数倍;宁夏中卫的“麦草方格”升级版——草方格+灌木+草本植物的三层防护体系,将固沙周期从5年缩短至2年。此外,光伏治沙、碳汇交易等新模式,让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形成良性循环。

全民参与,共绘绿色画卷
治沙奇迹的背后是亿万人民的接力奋斗。从“六老汉”三代人治沙的甘肃古浪八步沙林场,到“沙漠愚公”石光银带领村民在毛乌素沙地筑起百余公里防风林带;从“时代楷模”苏和扎根黑城植树造林,到数百万治沙人扎根一线,中国形成了政府主导、企业参与、社会协同的多元治沙格局。如今,治沙精神已融入民族血脉,成为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强大动力。

全球治理,中国担当
中国治沙成果不仅惠及国内,更通过“一带一路”防沙治沙合作、南南合作气候项目等平台,向世界分享经验。在非洲,中国帮助建设绿色长城;在中亚,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在东南亚,培训生态修复人才。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秘书处执行秘书易卜拉欣·蒂奥赞叹:“中国治沙是可持续土地管理的典范。”

从治沙到致富,绿色发展路更宽
治沙与致富的“双赢”是中国模式的独特优势。在库布其,沙区牧民通过生态旅游、光伏发电、中药材种植年人均收入超3万元;在陕西榆林,红枣、沙棘等产业带动百万群众脱贫。绿色经济正成为乡村振兴的新引擎,印证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

站在新的起点,中国正以“双碳”目标为引领,推动荒漠化防治向系统化、科学化迈进。这场绿色革命不仅重塑了山河,更向世界证明:人类有能力修复生态创伤,书写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未来。为中国治沙奇迹点赞,更为全球生态治理注入信心与力量!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云川官网 » 为中国治沙奇迹点赞:绿色长城筑起生态屏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