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网信办联合公安部、应急管理部等部门启动“净网2025”专项行动,将“防汛抗灾期间网络谣言治理”作为重点任务,严查捏造灾情、虚构救援信息、传播虚假避险方法等违法行为。截至目前,已依法处置造谣账号1200余个,清理不实信息2.3万条,有力维护了防汛抗灾期间网络秩序。
汛情叠加谣言:虚假信息威胁生命安全
今年入汛以来,我国南方多地遭遇持续强降雨,部分河流发生超警洪水,防汛形势严峻。然而,个别网民为博眼球、蹭流量,竟在社交平台编造传播“某水库决堤”“地铁被淹致数百人失联”等谣言,引发局部地区恐慌。
7月15日,一则“长江干流武汉段将发生溃堤”的虚假视频在网络热传,导致周边数万居民连夜转移。经警方核实,该视频由AI合成,原场景实为2020年某地旧汛情画面。类似案例在江西、湖南等地均有发生,部分谣言还伪装成“内部消息”“亲友爆料”,极具迷惑性。
“谣言的传播速度远超汛情本身,可能直接导致人员伤亡。”国家应急管理部新闻发言人指出,虚假避险指南可能误导群众采取错误自救方式,而夸大灾情的谣言则会挤占公共救援资源,干扰正常防汛部署。
“净网2025”亮剑:技术+法治双管齐下
针对防汛抗灾期间谣言特点,专项行动推出三大举措:
- 建立涉汛谣言样本库:网信部门联合气象、水利等单位,实时更新汛情数据、救援进展,为平台提供权威信息比对源;
- 强化AI溯源技术:通过图像识别、语义分析等技术,快速锁定谣言首发账号及传播链条,对恶意造谣者实施跨平台封禁;
- 严惩“流量造谣”产业链:对组织化造谣团伙、MCN机构“标题党”炒作等行为,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行动首周,浙江警方即破获一起“AI生成汛情假图牟利案”,犯罪嫌疑人利用AI工具批量制作虚假汛情图片,在境外平台售卖获利,涉案金额超50万元。目前,案件正在进一步侦办中。
全民共治:织密防汛信息“防护网”
除依法打击外,专项行动还倡导“全民辟谣”。多地推出“汛情信息核实员”志愿者队伍,鼓励基层干部、气象爱好者等参与谣言举报与科普。在湖北武汉,社区网格员通过微信群实时转发权威汛情通报,并制作“防汛谣言图鉴”海报张贴在楼道,居民纷纷点赞:“比看段子还上头,一眼识破谣言!”
同时,主流媒体也创新传播方式。央视新闻推出“汛情直通车”直播栏目,邀请水利专家、救援队长连线答疑;抖音平台上线“汛期安全指南”专题页,累计播放量突破10亿次。
结语:清朗网络空间,守护平安中国
国家网信办相关负责人表示,防汛抗灾是一场保卫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硬仗,容不得半点虚假信息添乱。“净网2025”将持续高压态势,坚决遏制涉汛谣言蔓延,让互联网成为传递真实信息、凝聚抗灾力量的温暖阵地。
正如网友所言:“大水无情,但人心不乱。不造谣、不信谣、不传谣,就是我们对抗灾害最有力的武器!”
(完)
文案亮点
- 时效性强:结合2025年防汛背景,突出专项行动现实针对性;
- 案例鲜活:引用AI造谣、志愿者辟谣等具体案例,增强可读性;
- 措施具体:从技术溯源到全民共治,呈现立体化治理体系;
- 情感共鸣:通过网友评论、社区行动等细节,传递社会正能量。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云川官网 » “净网2025”专项行动聚焦防汛抗灾:严打网络谣言,筑牢生命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