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川官网

《本草溯源》腾讯新闻热播:山海穿越时,见本草新生

7月30日,腾讯新闻推出全网首档聚焦中医药材产业升级溯源节目《本草溯源》。这档被视作中医药材版《山海情》的节目,以"从一味药看一种产业"为切口,跨越中国诸多道地药材原产地,既深描中医药的自然根基与文化脉络,也致敬传承者、记录破局者,揭秘道地药材的产业桎梏,见证传统中草药的生死突围与逆袭之路。

首集《三七人生》:一味草药的传奇与困境

首集将视角锁定"南国神草"三七。《本草纲目拾遗》记载"人参补气第一,三七补血第一",在中医药体系中,三七是止血、化瘀的核心药材,自古便是战时救命之药,和平年代仍是诸多治疗方案中的要药。

但节目开篇呈现的,却是三七种植者所要面临的沉重现实。这种草药对生长条件极为苛刻:需充足阳光,又要湿润通风,且三年方可收成;土地种过一次,需休养七年才能再种。"不到收成那天,都不知道这3年是不是亏本。"金七药业创始人张云生的感慨,道出了种植的不确定性——种三七仿佛"开盲盒"。

摄制组在文山拍摄时,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雨冲散了最适宜种三七的红土,车子深陷其中难以动弹。这意外的插曲,恰是三七种植常态的缩影:恶劣天气对七农而言早已习以为常。而比田间更棘手的问题在收成后——文山年产三七占全国90%以上,却长期作为低附加值原料输出,价格被中间商与外部资本操控,产业链低端化、效益失衡成了当地之痛。"这么好的东西,若长在江浙,早成万亿级产业。"张云生的话,道尽了地区发展滞后带来的心理落差。

张云生:从公务员到破局者的逆袭

这份落差,正是41岁的张云生辞去公务员工作,投身三七精深加工的初衷。作为文山人,他自幼见证这味"救命仙草"沦为"廉价原料"的过程,体制内的稳定未能冲淡对土地的牵挂。

从零起步创办金七药业后,他从种植标准化、产品深加工到自主品牌建设,步步破解原料依赖、附加值低的困局。创业初期并非坦途:曾因出口日本的三七产品不达标被全部销毁,损失超20万元。但他选择深耕,通过技术研发、设备引进与产业链整合,推动三七加工向精细化、现代化迈进。

这份"守得住土地,扛得起风险"的韧性,让他成为文山三七产业转型中少有的破局者。在他眼中,三七不只是一味药,更是一条通往希望的路。

从田间到国际市场:三七的产业突围

如今,张云生带领的金七药业已成为云南三七精深加工的代表企业:建立数千亩标准化种植基地,打造集初加工、提取、制剂、检测于一体的现代化园区,掌握三七皂苷提取、分离纯化等核心技术,产品涵盖中药新药、中药提取物、原药材、保健食品、中药饮片等多品类。

在品牌建设上,企业不再满足于"代工",而是以技术创新与产品差异化战略,打入国内外更多市场。张云生的坚持,不仅让三七重焕产业价值,更折射出中药产业在"技术+品牌"双轮驱动下的成长潜力,有力回应了"中药材不过是资源输出"的偏见。镜头里的草木与人,文化与现实的连接。

镜头内外:草木与人的深情联结

《本草溯源》的动人之处,不仅在于讲述一味药材的故事,更在于展现土地与人的深情。节目用大量写实镜头记录三七的种植过程:田间地头的辛勤劳作、传统工艺的手工炮制、科研人员实验室里的反复试验……这不是刻意拔高的文化致敬,而是真实有温度的记录——让观众看见,山川间的草木不只是药材,更是一代代人的技艺、信念与生活

全球化浪潮下,中药产业面临诸多拷问:如何摆脱原料出口依赖?如何提升全球健康领域话语权?如何衔接传统文化与现代产业?《本草溯源》未急于给出答案,却提供了有温度的视角:回到土地,回到人,寻找产业变革最真实的土壤。

作为系列节目,《本草溯源》未来将展开更多跨越山海与时间的溯源之旅,走进高山、密林、草原与海域,关注更多道地药材的成长故事,发掘草木背后的文化价值、生态逻辑与产业机会。每一味道地药材,都是中华文化的片段,也是产业与地域命运交织的篇章。

这不止是穿越山河的溯源之旅,更是对中医药文明的探访,也是一部写给"道地本草"与"守护者"的情书。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云川官网 » 《本草溯源》腾讯新闻热播:山海穿越时,见本草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