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26日,短剧圈“顶流”柯淳在直播中自曝经济状况紧张,一句“我现在点外卖都要用券了,还会看配送费”引发全网热议。这位被业内称为“短剧圈唯一百万级代言报价演员”的头部艺人,其言论迅速登上热搜榜,网友评论两极分化:有人质疑其“哭穷卖惨”,也有人认为这是转型期演员的真实困境。

从“日薪两万”到“外卖用券”:矛盾言论引争议
柯淳的“经济紧张”言论之所以引发轩然大波,与其过往公开的收入信息形成鲜明对比。在综艺《无限超越班3》中,他曾透露短剧片酬“按天计算,日薪2万”,但随后补充“实际未接到过2万的报价”。然而,业内人士指出,柯淳的短剧商务合作报价远超普通演员,其三个月短代合作报价超百万,堪称“短剧圈天花板”。
更戏剧性的是,自曝经济紧张的同日,柯淳正在成都举办大型粉丝见面会。现场灯光璀璨、舞台华丽,粉丝透露“见面会收益将全部用于公益捐赠”。这一举动被部分网友质疑:“若真缺钱,为何能承担活动成本?”更有网友翻出其年初拒绝某品牌200万合作邀约的旧闻,调侃“一边拒百万代言,一边哭穷,逻辑矛盾”。
转型阵痛:从短剧到主流影视的“烧钱”之路
面对争议,柯淳的团队向媒体透露,其经济压力源于职业转型的“战略投入”。2025年以来,柯淳试图突破短剧圈层,向主流影视市场进军:他自费参加表演培训课程,聘请专业团队打磨剧本,甚至以“零片酬”出演文艺短片积累口碑。此外,作为个体户演员,他需承担团队运营成本,包括员工工资、设备租赁等固定支出。
“短剧市场竞争白热化,头部演员的资源正在被稀释。”某影视公司制片人分析,柯淳的转型策略虽具前瞻性,但短期内必然面临收入波动。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柯淳仅接拍2部短剧,综艺曝光也未带来预期的商务合作,现金流吃紧或成事实。
公众情绪:明星“哭穷”为何难获共情?
柯淳的“外卖用券”言论之所以引发群嘲,本质是公众对明星经济困境的认知错位。在多数网友看来,“点外卖用券”是普通人的日常操作,明星以此标榜节俭显得矫情。微博调查显示,68%的参与者认为“明星收入远高于普通人,经济紧张的表述缺乏说服力”,仅15%的网友表示“理解转型期演员的压力”。
更深层的原因在于,公众对明星“卖惨”的信任阈值持续降低。近年来,从“直播带货翻车”到“公益作秀争议”,明星人设崩塌事件频发,导致网友对类似言论天然警惕。正如某网友评论:“我们更想看到演员用作品说话,而不是在直播间哭穷。”
行业反思:短剧演员的“天花板”与“破局路”
柯淳的案例折射出短剧行业的深层矛盾:一方面,头部演员凭借流量获得高额回报;另一方面,行业同质化严重、生命周期短暂,迫使演员不得不寻求转型。业内人士建议,短剧演员需建立“长线思维”,通过投资自身、拓展人脉等方式突破瓶颈,而非依赖短期流量变现。
截至2025年7月28日,柯淳尚未对争议作出进一步回应。这场风波或许会随时间淡去,但它留给行业的思考远未结束——在流量与口碑的博弈中,明星如何平衡真实与人设?在转型的阵痛期,演员又该如何赢得公众的理解?答案,或许藏在柯淳下一部作品的质量里。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环球视察网 » 短剧一哥柯淳自曝经济状况紧张:点外卖都要用券,是真窘迫还是新营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