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艘名为“海洋领航者”的20万吨级散货船自智利瓦尔帕莱索港启航,满载30万吨高品位铜矿,以近乎“狂飙”的航速直扑美国长滩港。这艘本应按常规航线航行的巨轮,却在太平洋上开启“全速模式”,引发国际市场对全球铜资源供应链的深度关注。分析人士指出,此举背后折射出中美在关键矿产领域的战略角力,以及全球能源转型下的资源焦虑。
“狂飙”航速背后的经济密码:美国急补战略库存
据航运数据平台显示,“海洋领航者”号于3月15日离港后,立即将航速从常规的14节提升至18节,预计提前4天抵达美国西海岸。这一异常举动与美国近期铜库存告急密切相关。伦敦金属交易所(LME)数据显示,美国铜库存较去年同期下降62%,而清洁能源产业对铜的需求却呈爆发式增长——每辆电动汽车需消耗约83公斤铜,风电设备单台用铜量超4吨。
“美国正在为《通胀削减法案》下的绿色基建狂潮储备弹药。”摩根士丹利大宗商品分析师指出,拜登政府计划未来5年投入3690亿美元用于清洁能源项目,而铜作为“新能源金属之王”,其供应安全直接关系到产业政策落地。此次智利铜矿加速运美,或为缓解特斯拉、通用汽车等企业因原材料短缺导致的产能瓶颈。
智利“左右为难”:资源主权与地缘博弈的平衡术
作为全球最大铜生产国,智利此次选择优先供应美国,背后是复杂的政治经济考量。一方面,智利新政府正推动矿业税改革,试图从跨国矿企手中夺回更多资源收益;另一方面,其又需依赖美国市场平衡对华贸易依赖——中国目前进口智利铜矿占比达58%,而美国近期通过《美洲经济繁荣伙伴关系法案》,承诺向拉美提供数十亿美元基建投资,被视为对华“资源外交”的制衡。
“智利不想在中美间选边站,但现实是它必须用铜矿换取政治筹码。”智利天主教大学国际关系教授胡安·卡洛斯分析称,此次加速运美或为换取美国对其锂矿国有化政策的默许,而锂同样是新能源产业的关键资源。
全球铜市“地震”:中国如何应对供应风险?
“海洋领航者”号的异常航行已引发连锁反应。3月20日,LME铜价单日暴涨3.2%,突破9500美元/吨关口,国内沪铜主力合约同步跟涨。市场担忧,若美国持续囤积铜资源,可能重演去年镍价暴涨的“资源保卫战”。
对此,中国已启动多重应对机制:一是加速推进国内铜矿勘探,西藏巨龙铜矿、黑龙江多宝山铜矿等项目相继扩产;二是深化与刚果(金)、秘鲁等国的资源合作,构建多元化供应体系;三是加大废铜回收利用,目前再生铜产量占比已提升至35%。
“全球铜资源争夺战才刚刚开始。”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专家表示,随着碳中和进程加速,铜、锂、钴等战略金属将成为大国博弈的新战场,而掌握资源定价权的一方,将主导未来十年全球经济格局。
当“海洋领航者”号即将靠泊长滩港时,另一艘满载中国制造光伏板的货轮正从上海出发驶向南美。这场没有硝烟的资源战争中,每一吨铜矿的流向,都在改写着21世纪的地缘政治版图。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云川官网 » 满载铜矿巨轮“狂飙”赴美:全球资源博弈下的战略暗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