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天收夏色,木叶动秋声。”立秋作为秋季的起始,向来被视为调养身体、适时进补的重要时节。然而,进补并非随意为之,若不遵循科学原则,盲目进补,反而可能损害健康。专家提醒,立秋进补需牢记“四不吃”。
不吃过于辛辣之物
立秋后,天气逐渐干燥,人体易出现“秋燥”症状,如口干舌燥、咽喉肿痛、皮肤干裂等。而辛辣食物性温热,食用后会加重体内的燥热之气,进一步刺激呼吸道和胃肠道黏膜,导致上述症状加剧。像辣椒、花椒、生姜等常见辛辣食材,在立秋进补时应尽量少吃。例如,一些人在秋季喜爱吃麻辣火锅,觉得热辣过瘾,但吃完后往往会出现嗓子疼痛、上火长痘等情况,这就是辛辣食物引发“秋燥”的典型表现。
不吃油腻厚味之品
经过一个炎热的夏天,人们的脾胃功能相对较弱。立秋时节若大量进食油腻厚味的食物,如油炸食品、肥肉、动物内脏等,会加重脾胃的消化负担,导致消化不良、腹胀、腹泻等问题。而且,油腻食物中含有大量的脂肪和胆固醇,长期过量食用还可能引发肥胖、高血脂等慢性疾病。比如,一些人在立秋后会选择吃红烧肉、炸鸡等来“贴秋膘”,但这种做法并不科学,应根据自身脾胃的消化能力,适量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食物进行进补。
不吃生冷寒凉之食
虽然立秋后天气仍可能较为炎热,但此时人体的阳气开始逐渐收敛,脾胃功能也处于调整阶段。食用生冷寒凉的食物,如冰淇淋、冷饮、生鱼片等,会损伤脾胃阳气,影响脾胃的正常运化功能,导致腹痛、腹泻、胃痛等症状。尤其是对于脾胃虚寒的人群来说,更要避免食用生冷食物。例如,有些人在夏季养成了吃冷饮的习惯,立秋后依然不加节制,结果出现了肠胃不适的情况,这就是生冷食物对脾胃造成伤害的体现。
不吃过补之物
部分人认为立秋进补就要大补特补,于是盲目食用一些名贵的补品,如人参、鹿茸、阿胶等。然而,每个人的体质不同,进补应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如果不分体质盲目过补,不仅无法达到养生保健的目的,还可能引发身体不适,如上火、流鼻血、失眠等。比如,体质偏热的人食用过多人参,就容易出现上火症状;而脾胃虚弱的人食用阿胶,可能会加重消化不良的问题。
立秋进补是一门学问,“四不吃”原则为我们提供了科学的指导。只有遵循这些原则,根据自身体质合理进补,才能真正达到调养身体、增强免疫力的目的,让我们以健康的姿态迎接秋天的到来。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云川官网 » 立秋进补“四不吃”:科学养生,避开进补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