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24日,一起因私生粉“开盒”行为引发的网络暴力事件引发社会广泛关注。一名素人网友因手机号被误传为新人演员梓渝的联系方式,遭遇大量陌生人的信息轰炸,最终选择报警维权。这一事件不仅暴露了私生粉行为的极端性,更折射出艺人隐私保护与网络暴力治理的严峻挑战。
事件回顾:手机号误传引发连锁反应
7月23日,自称为梓渝女友的网友在社交平台发长文控诉其隐瞒恋爱、冷暴力及失联行为,并附上聊天记录、同框视频等证据。梓渝随后发文道歉并宣布暂停工作。然而,事件发酵过程中,部分私生粉通过非法手段获取所谓“梓渝手机号”,并在网络传播。
7月24日中午,一名素人网友发文求助,称其手机号被误传为梓渝的联系方式,导致大量陌生人通过电话、短信、微信等方式疯狂骚扰。该网友晒出的手机截图显示,其手机在短时间内收到数百条未读信息,内容包括辱骂、质问甚至威胁。无奈之下,该网友不得不公开澄清并报警处理。
私生乱象:从跟踪到“开盒”的极端化
这并非私生粉首次越界。2025年7月初,梓渝在回北京途中曾被私生粉跟踪,他当街怒斥对方“不要脸”,相关视频引发网友热议。而此次“开盒”事件,更是将私生行为推向新极端。
“开盒”是指通过非法手段获取并公开他人隐私信息,包括姓名、身份证号、手机号、住址等,常伴随网络暴力攻击。据调查,此次事件中,私生粉通过境外社工库获取信息,此类数据库以非法手段收集个人隐私,形成完整黑色产业链。例如,某社工库曾以300元价格出售知名运动员手机号,甚至提供“包月查询银行流水”服务。
艺人困境:隐私泄露成行业痼疾
梓渝并非首个遭受隐私侵犯的艺人。2019年,王一博手机号泄露后,其手机在一天内接到194个未接来电,粉丝甚至沾沾自喜分享通话记录;肖战曾因私生粉取消值机滞留机场;TFBOYS成员更长期遭受跟踪、偷拍,宿舍门口被安装追踪器。
艺人隐私泄露的背后,是畸形饭圈文化的推波助澜。部分粉丝将“追私”视为表达爱意的方式,甚至形成“开盒”产业链。据卧底调查,某些境外平台提供“人工开盒”服务,仅需手机号即可查询姓名、身份证、户籍地等信息,价格低至百元。更令人震惊的是,部分未成年人也参与其中。2023年,某“人肉开盒”案例涉案人员达40余人,其中多数为未成年人。
法律与治理:多方合力破局
我国法律明确禁止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根据《刑法》规定,非法获取、出售或提供个人信息,情节严重者可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然而,实际执法中仍面临挑战。例如,社工库数据来源复杂,涉及跨境犯罪,取证难度大;部分受害者因维权成本高选择沉默,进一步助长不法分子气焰。
针对此次事件,梓渝经纪公司瑞鹤娱乐回应称,已协助当事人取证并支持其维权,同时呼吁粉丝理性追星。法律专家建议,公众人物遭遇隐私侵犯时,应及时固定证据并报警;普通网民被“开盒”后,应立即联系平台删除信息,并向网信部门举报。
反思与呼吁:爱应有边界
从王一博到梓渝,艺人隐私泄露事件反复上演,暴露出网络时代个人信息安全保护的脆弱性。私生粉的极端行为,不仅侵害他人权益,更扭曲了追星文化的本质。正如梓渝在道歉声明中所言:“爱是支持,是理解,而不是偷窥、跟踪。”
治理“开盒”乱象,需法律、平台、公众多方协同。一方面,应加大对社工库等黑色产业链的打击力度,完善跨境执法合作;另一方面,平台需强化信息审核,及时阻断隐私信息传播。而对于每一位网民而言,拒绝参与“开盒”、抵制网络暴力,才是对偶像真正的支持。
这起事件再次敲响警钟:在数字时代,隐私保护没有旁观者。唯有全社会共同努力,才能筑起守护个人信息的坚固防线。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云川官网 » 私生粉开盒梓渝手机号误伤素人 当事人遭信息轰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