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世界互联网大会数字丝路发展论坛即将在泉州启幕。这座曾以“东方第一大港”闻名世界的海上丝绸之路起点城市,正以数字经济为帆、智能技术为桨,在数智化浪潮中开辟出一条连接历史与未来的新航道。
传统产业“智变”:从“晋江制造”到“晋江智造”
在361°5G智慧工厂,数字大屏实时跳动着全球订单数据:日产出量、质检合格率、设备运转效率等关键指标一目了然。通过5G网络连接2000余台智能设备,这家传统鞋服企业实现了从裁床到包装的全流程数字化。“过去靠人工记录生产数据,现在系统自动分析良品率波动原因,效率提升40%。”工厂负责人介绍。类似的变革正在泉州全面铺开——安踏、恒安等6家企业入选全国5G工厂名录,规上工业企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达71.5%,超5500家企业“上云上平台”。
技术革新不仅重塑生产流程,更催生新产品形态。大河数智公司用3D金属打印技术替代传统强酸蚀刻工艺,生产出的鞋模精度提升至0.01毫米,环保成本降低70%;德奥针织公司研发的AI验布机,通过工业相机与深度学习模型,将瑕疵检出率从人工的60%提升至85%,已在闽浙粤鲁四省推广应用。
智慧港口“通联”:重构全球物流生态
泉州晋江国际陆地港内,AGV智能运转车穿梭于立体仓库与自动化包装线之间,满载的货箱通过“一单制”数字平台,经海铁联运直达东南亚、欧洲市场。“传统物流需在边境换轨、重复报关,现在通过区块链技术实现数据互认,通关时间缩短60%。”福建陆地港集团总经理李子兴说。2025年上半年,泉州外贸集装箱吞吐量增速领跑福建,其构建的“港口+保税+金融”生态圈,正成为“一带一路”贸易便利化的标杆。
更具前瞻性的是港口数字化转型布局。泉州计划未来4年新增4362.95P智能算力,支撑港口AI调度系统、无人驾驶集卡等场景应用。在即将召开的数字丝路论坛上,“国际运输数智化转型与可持续发展”议题将聚焦全球物流标准统一、跨境数据流通等痛点,而泉州的经验已为破解这些难题提供实践样本。
数字基因“浸润”:从民生服务到文化出海
数字技术正深刻改变泉州人的生活图景。在丰泽区“智慧小屋”,市民1分钟即可打印不动产证明;泉州市第一医院接入DeepSeek大模型后,电子病历系统可自动生成个性化诊疗方案;全市336所学校通过“5G+专递课堂”共享优质教育资源,偏远山区学生与城市名校“同上一堂课”。
文化领域同样迸发数字活力。泉州携手《逆水寒》手游复原古港盛景,吸引全球玩家“云游”世遗点;开发的“宇宙大派对”APP构建非遗数字孪生空间,让南音、木偶戏等传统文化突破时空界限。数据显示,2024年泉州文旅经济突破千亿级体量,其中数字技术赋能贡献率超30%。
全球视野下的“泉州方案”
作为国家数字经济“双试点”城市,泉州2024年数字经济规模达7400亿元,产业数字化规模连续五年领跑福建。但这座城市并未止步于自身发展——设立百万级“通远奖”征集国际传播案例,建设综合性跨境电商产业园吸引全球平台入驻,在杭州、义乌等地取经数字贸易新业态……泉州正以开放姿态构建数字丝路合作网络。
“数智海丝不仅是技术革命,更是文明对话的新载体。”世界互联网大会秘书长表示,泉州将“晋江经验”的创新基因与“海丝精神”的包容特质融入数字实践,为全球城市提供了传统工业基地转型的鲜活范本。当数字浪潮奔涌向前,这座千年商港正以更智慧的姿态,续写“涨海声中万国商”的新篇章。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云川官网 » 数智海丝看泉州:千年商港的数字新航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