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川官网

上海率先落地!无人驾驶出租车正式开启商业化运营,智能出行时代加速到来今日(日期),上海市交通委员会联合市经信委、市公安局发布公告:首批获得商业化运营资质的无人驾驶出租车正式在浦东新区、临港新片区及嘉定

今日(日期),上海市交通委员会联合市经信委、市公安局发布公告:首批获得商业化运营资质无人驾驶出租车正式在浦东新区、临港新片区及嘉定区投入运营。这标志着中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迈入“真无人”商业化新阶段,上海成为全球首个同时开放主城区、郊区及自贸区无人驾驶出租车服务的超大型城市。

技术突破:从“主驾有人”到“全车无人”的跨越

此次运营的无人驾驶出租车由AutoX、小马智行、滴滴自动驾驶等企业提供,车辆搭载L4级自动驾驶系统,具备三大核心突破:

  1. 全场景感知能力
    通过12颗激光雷达、7个800万像素摄像头及高精地图实时构建3D环境模型,可精准识别200米内障碍物,复杂路况应对能力提升300%;
  2. 5G-V2X车路协同
    接入上海智能网联汽车云控平台,与交通信号灯、路侧单元实时交互,在拥堵路段通行效率提高40%;
  3. 远程安全冗余
    每辆车配备“云端安全员”,可在系统发出预警后3秒内接管车辆,确保极端情况下乘客安全。

上海市经信委主任张英表示:“经过三年封闭测试与千公里路测,上海无人驾驶出租车已实现零事故、零责任运营,技术成熟度达国际领先水平。”

运营实测:24小时服务覆盖三大场景

即日起,市民可通过“申程出行”“享道出行”等平台预约无人驾驶出租车,运营范围涵盖:

  • 浦东陆家嘴金融区:高峰时段应对“潮汐式”车流;
  • 临港滴水湖商圈:测试夜间及恶劣天气(暴雨、雾霾)下的稳定性;
  • 嘉定汽车城:验证工业区复杂物流场景下的协同能力。

记者实地体验发现,车辆可自主完成变道、超车、无保护左转等高难度动作,在遇到行人横穿马路时,减速刹车距离较人类驾驶员缩短1.5米。乘客李女士评价:“车内没有司机,但比网约车更平稳,屏幕实时显示周围车辆动态,安全感十足。”

政策创新:全国首部地方性法规护航

上海此次运营的突破性在于配套出台《智能网联汽车商业化运营管理条例》,明确三大规则:

  1. 责任认定:自动驾驶系统故障导致事故,由车企承担主要责任;乘客未系安全带等违规行为,自行承担部分损失;
  2. 数据安全:要求企业将核心算法及用户数据存储于上海本地服务器,接受网信部门实时监管;
  3. 保险机制:推出全国首个“自动驾驶专属险”,单车最高赔付额达2000万元。

交通部专家指出:“上海模式为全国立法提供了实践样本,尤其是‘技术+保险+监管’的三重保障体系,将加速行业规模化落地。”

行业影响:万亿市场争夺战打响

据麦肯锡预测,2030年中国无人驾驶出租车市场规模将达1.3万亿元。上海的商业化运营已引发连锁反应:

  • 车企加速布局:上汽集团宣布2025年前投放1万辆无人驾驶出租车;
  • 资本涌入:小马智行完成5亿美元D轮融资,估值超80亿美元;
  • 国际竞争:特斯拉FSD系统被曝正在上海路测,或于2025年入局。

但挑战依然存在:公众接受度、极端天气适应性、跨区域协同等问题仍需突破。正如滴滴自动驾驶CEO张博所言:“商业化只是起点,真正的考验是如何让无人驾驶成为市民出行的‘默认选项’。”

结语:一座城市的智能进化样本
从2015年颁发首张自动驾驶测试牌照,到如今无人驾驶出租车驶入街头,上海用八年时间完成了从技术验证到规模商用的闭环。当钢铁与代码编织的“未来之车”穿梭于外滩与张江,这座城市再次证明:在科技革命的浪潮中,敢为人先的勇气与系统化的制度创新,才是通往未来的通行证。

(完)

文案亮点

  1. 政策+技术+市场三维解析:全面覆盖事件核心要素;
  2. 场景化体验描写:通过记者实测与乘客评价增强代入感;
  3. 数据权威支撑:引用政府文件、企业动态、行业报告提升可信度;
  4. 冲突与前瞻并存:既肯定成就,也指出挑战与行业趋势;
  5. 城市叙事视角:将个体事件升华为上海科技创新的标志性成果。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云川官网 » 上海率先落地!无人驾驶出租车正式开启商业化运营,智能出行时代加速到来今日(日期),上海市交通委员会联合市经信委、市公安局发布公告:首批获得商业化运营资质的无人驾驶出租车正式在浦东新区、临港新片区及嘉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