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川官网

青春寻根仰韶地:西工大学子探秘灵宝文化,赋能乡旅振兴

七月流火,青春正燃。西安工业大学设计学院“对话文物,助力乡旅”社会实践团队奔赴河南省灵宝市阳平镇,在这片深埋着六千年仰韶文化密码土地上,开启了一场为期七天的文化寻根之旅。

图 1实践队在北阳平村委合照

实践队首站深入北阳平遗址发掘现场核心地带。在文保专家的引领下,队员们屏息凝视地层中显露的古老痕迹,指尖拂过刚出土的陶片,感受着跨越时空的温度。队员们亲手参与陶片清洗与整理,同时架起设备,对关键地层剖面、出土陶片及典型遗迹进行多角度、高精度的拍摄与扫描,着手构建遗址及文物的3D数字模型。泥土之下,纹饰与器型仿佛成为远古文明的低语,而队员们则在虚拟空间中,让这些易碎的历史碎片得以永久保存和“重生”,为后续的研究、展示奠定坚实的数字化基础。这一实践,是实践探索与考古发掘的生动融合,展现了科技赋能文化遗产保护的新路径。

图 2实践队参观北阳平遗址

图 3实践队参与陶片清洗工作

第二站,队员们来到了荆山黄帝铸鼎原上。守护着这座国保单位有20余年的刘阿姨将自己与地方领导、学者专家和文保工作者接触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与成员们分享,并将黄帝功绩和铸鼎传说娓娓道来,神话与历史的交织、考古与传说的呼应令人神往。随后的几天里,队员们根据历史文化的蛛丝马迹前往西坡遗址、轩辕台、夸父陵以及周边村庄,聆听着村民们口耳相传的古老故事,竭力梳理并体悟这片土地上生生不息的精神图腾。每一处遗址,都是一次与历史的深度对话,让沉睡的文物在年轻心灵中重新焕发生机。

图 4实践队参观西坡遗址

完成对镇上历史文脉的探寻后,实践队第三站将目光投向乡村的实际发展状况。北阳平村内,承载孝道文化的精美墙绘传递着淳朴民风,图书室的书香与老党员饱含深情的讲述,描绘出乡村精神文明建设的生动图景;队员们在桑园村躬身于黄花田垄之间,亲身体验农桑劳作的汗水与收获;在娄底村现代化养鸡场的科技氛围与生态果园的累累硕果中,触摸着乡村产业发展的强劲脉搏。从田野到车间,从历史遗存到现代农园,队员们深刻感知着文化底蕴如何为乡村的产业兴旺注入独特魅力。

图 5实践队参观北阳平村基础设施建设

图 6实践队在桑园村进行黄花菜采摘劳作

最后,带着满满的田野调查收获与炽热的创作激情,实践队将智慧倾注于乡村振兴的蓝图中。他们精心策划,为文保一线工作者、铸鼎原文化守护者制作专题纪录片,用镜头铭刻下这些无言英雄的坚守故事,让文保力量被更多人看见。另外,队员们运用自身所学专业巧妙地将阳平镇厚重的遗址文化遗产与新时代美丽乡村的崭新面貌进行融合创作,为镇上制作了一本富有创意的宣传册,助力乡村旅游事业发展。

图 7实践队专访考古工作者

从仰韶遗址的尘封历史到黄花田垄的丰收喜悦,从聆听上古传说到记录当代守护,西安工业大学学子们用脚步丈量文明深度,以行动激活乡土未来。在北阳平这片古老而充满希望的土地上,他们让沉睡的文物“开口说话”,用青春智慧为文化传承与乡村振兴的交响乐谱写着昂扬的新乐章。这份青春实践播下的种子,终将在文化传承与乡村发展的土壤里扎根生长,让六千年文明的回响与新时代乡村的生机交融共振,让阳平镇的故事被更多人听见、看见,在乡村振兴的路上绽放更耀眼的光芒。

文/鄢辰宇、马金涛  图/吴家乐、冯琪、白凯毅  审核/包佳良  编辑/段果萌

2025年7月25日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云川官网 » 青春寻根仰韶地:西工大学子探秘灵宝文化,赋能乡旅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