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川官网

考生被厦大马来分校误录将复读?考试院回应:系统标注清晰,选择需谨慎

近日,贵州多名高考生在社交平台反映,因志愿填报系统未明确区分“厦门大学”与“厦门大学马来西亚分校”,导致误填报并被录取,多名高分考生无奈选择复读。这一事件引发社会对高考志愿填报系统设计、考生权益保障及高校招生透明度广泛讨论。

误录事件:16名考生集体决定复读

据考生陈庄(化名)透露,其高考成绩为630分,原目标院校为上海财经大学,却在志愿填报时误将厦门大学马来西亚分校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填入第17顺位。7月22日,他收到贵州省招生考试院短信通知“已投档厦门大学”,次日才发现专业实际办学地点为马来西亚。类似情况并非个例,另一名609分的考生也因系统未明确标注分校信息,被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录取。截至7月26日,已有16名涉事考生确认复读,主要原因包括:分校学费高昂(本部约5000元/年,分校超5万元/年)、全英文授课难度大,以及考生认为“以该分数就读分校性价比低”。

争议焦点:系统标注模糊还是考生疏忽?

考生方指出,贵州省志愿填报系统存在两大漏洞:

  1. 筛选逻辑缺陷:系统允许按“办学地区”筛选院校,但厦门大学马来西亚分校未被单独归类为“海外”,而是与其他国内校区混列,导致考生误以为填报的是本部。
  2. 代码提示弱化:填报界面仅显示专业编号(如“529”),未直接标注“马来西亚分校”,需考生自行查阅《招生专业目录》核对代码。部分考生承认未仔细核对纸质目录,但强调“系统设计应承担主要责任”。

贵州省招生考试院则回应称,系统每年更新且符合规范,本部与分校专业代码不同,考生可通过官方渠道查询。工作人员强调:“填报志愿需谨慎,系统已提供必要信息,考生应自行核实。”

校方态度:严格按程序录取,退档需考试院授权

厦门大学招生办表示,招生流程严格遵循规定,已录取考生无法重新录取。工作人员解释,分校与本部仅上课地点、学费和授课语言不同,毕业证完全一致。对于退档申请,厦门大学马来西亚分校工作人员称,需贵州省考试院发函授权方可操作,目前贵州考生的退档流程尚未启动。

社会反响:技术防错与考生责任如何平衡?

事件引发两极观点:

  • 支持考生方:认为系统设计应更人性化,例如对海外校区单独分类、强化代码关联提示,避免因操作惯性导致误填。
  • 支持考试院方:指出考生作为填报主体,需承担最终责任,系统更新属常规操作,不能因个别疏忽否定整体规则。

教育专家表示,此事件暴露出高考志愿填报系统的“防错机制”不足,建议借鉴银行转账的“双重确认”模式,在填报海外校区时增加强制提示环节。同时,考生需加强填报前的信息核实,避免因轻信系统筛选功能而错失理想院校。

目前,贵州省招生考试院未就系统改进作出公开承诺,而16名考生已联系复读学校,准备明年再战高考。这场由“代码之差”引发的风波,或将推动全国高考志愿填报系统向更透明、更人性化的方向升级。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云川官网 » 考生被厦大马来分校误录将复读?考试院回应:系统标注清晰,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