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24日,泡泡玛特创始人王宁在央视新闻专访中,就近期引发广泛争议的“饥饿营销”问题作出正面回应。他坦言,旗下热门IP LABUBU的全球爆火导致需求远超产能,公司正以“缝纫机踩冒烟”的力度扩充生产线,但严格品控成为产能提升的主要瓶颈。
现象级IP引发全球抢购潮
自2025年初以来,LABUBU凭借慵懒瑜伽系列、森林精灵设定等创新设计,在欧美市场掀起现象级热潮。亚马逊数据显示,美国市场贡献了LABUBU全球销量的75%,其“慵懒瑜伽系列”横跨欧美5国热销榜,单月销量突破1000万只。明星效应进一步推高热度:蕾哈娜、贝克汉姆等国际巨星在社交媒体晒出LABUBU玩偶,一款全球唯一的薄荷色LABUBU联名款在拍卖会上以108万元高价成交,二手市场溢价率超500%。
“我们也没想到LABUBU会火成这样。”王宁在专访中表示,该IP已运营超10年,但本轮爆发式增长远超预期。为应对需求,泡泡玛特紧急启用预售模式,并推迟多款新品发布计划,避免因产能不足导致市场混乱。
产能翻倍仍难满足需求,品控成核心挑战
面对“饥饿营销”质疑,王宁首次公开供应链细节:目前LABUBU生产线已实现月度产能翻倍,8月计划再提升50%,但距离市场需求仍有差距。“缝纫机都要踩冒烟了。”他解释称,LABUBU采用搪胶毛绒工艺,涉及20余道手工工序,过度追求产能扩张将导致品控风险。例如,某批次产品因缝线密度不达标,公司主动销毁价值超200万元的成品。
这种“慢工出细活”的策略与行业惯例形成鲜明对比。某竞争对手曾因盲目扩产导致产品变形率超15%,而泡泡玛特将次品率严格控制在0.3%以内。王宁强调:“盲盒可以复购,但IP信任一旦受损将无法修复。”
全球化布局与IP生命周期管理
在产能危机背后,泡泡玛特正加速全球化与IP多元化战略。2025年上半年,公司海外营收占比达52%,北美市场增速超越东南亚,计划年内新增100家海外门店,重点布局纽约、伦敦、东京等交通枢纽。同时,LABUBU的破圈效应带动其他IP增长:SKULLPANDA在北美青少年群体中渗透率达37%,小野系列成为欧洲文艺青年社交媒体打卡标配。
对于IP长期运营,王宁提出“去故事化”理念:“当用户时间碎片化后,IP可以通过情绪共鸣而非完整叙事建立连接。”例如,MOLLY的嘟嘴表情成为Z世代表达情绪的符号,LABUBU的森林魔法主题乐园则通过沉浸式体验强化IP记忆点。尽管好莱坞多次抛出电影合作邀约,但公司仍在评估自主开发与IP联动的最优路径。
行业启示:从盲盒零售到IP生态
值得关注的是,泡泡玛特已逐步淡化“盲盒”标签。王宁透露,盲盒业务占比从巅峰期的85%降至48%,公司正转型为IP综合运营商:2025年推出城市乐园、主题餐饮等新业态,与迪士尼、环球影城达成IP授权合作。这种转变在财务数据中得到印证:上半年净利润预增350%,其中IP衍生品收入占比提升至32%。
“我们不想做中国的迪士尼,而是世界的泡泡玛特。”王宁的这句话,折射出中国消费品牌的新野心。当LABUBU在卢浮宫与《蒙娜丽莎》同框展出时,这场由缝纫机引发的供应链危机,或许正成为中国IP走向全球的必经之路。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云川官网 » 泡泡玛特创始人回应饥饿营销:缝纫机都踩冒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