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川官网

庞众望辟谣获300万奖金并捐出:未因科研获巨额奖金

2025年8月16日,清华大学精密仪器系博士生庞众望获颁《感动中国》2024年度人物。然而,一则“庞众望因科研获得300万奖金并以其母亲名义全额捐出”传言在网络上迅速发酵。8月17日,庞众望本人通过抖音“辟谣卡”正式回应,明确表示网传信息不实,强调自己“当前并未因科研获得巨额奖金”,并承诺“会继续努力,不辜负妈妈对自己的期望”。

谣言起于“荣誉光环”下的过度解读

庞众望的成长经历堪称励志典范。他出生于河北沧州市吴桥县一个特殊家庭:父亲因精神分裂症无法正常交流,母亲下肢残障行动不便,而他本人自幼患有先天性心脏病。在命运的重压下,庞众望以684分的高考成绩被清华大学录取,并凭借“自强计划”获得60分降分优惠。本科期间,他连续多年获得校级奖学金,2022年更被评为“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博士阶段,他在光网络信息感知领域发表多篇SCI论文,并手握三项国家发明专利,科研成果直指国家重大科技需求。

这份履历让庞众望成为公众眼中的“寒门贵子”代表。此次获评《感动中国》年度人物后,部分网友将他的成就与“巨额奖金”关联,甚至虚构出“以母之名捐款”的情节。对此,庞众望在回应中坦言:“妈妈生前总说‘人要往前看’,我现在只想把科研做好,用行动回应她的期待。”

科研报国:用成果而非奖金证明价值

尽管否认了巨额奖金传闻,庞众望的科研成就却有目共睹。他参与的光网络信息感知项目,旨在解决高速通信中的信号干扰问题,相关技术已应用于5G基站建设。2024年,他带领团队研发的“动态频谱分配算法”将数据传输效率提升40%,相关论文被国际顶级期刊《IEEE Transactions on Communications》收录。

“科研不是为了奖金,而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庞众望在实验室采访中表示。他的导师、清华大学教授李明评价道:“众望的韧性超出常人。他母亲住院期间,他白天在病房陪护,晚上回实验室调试设备,最终不仅完成博士论文开题,还拿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

破谣背后:公众对“善行”的朴素期待

此次谣言事件折射出社会对“寒门贵子”的复杂心态。一方面,公众渴望看到逆境成才的故事拥有圆满结局;另一方面,对“巨额奖金”的想象,也暗含对科研工作者经济待遇的关注。对此,庞众望用行动给出答案:2025年,他发起“星光助学计划”,将个人积蓄用于资助家乡贫困学生,并定期赴中学开展科普讲座。“妈妈教会我,真正的帮助不是施舍,而是点燃希望。”他说。

从河北农村到清华园,从病床旁到实验室,庞众望用26年书写了一个关于“不辜负”的故事。正如《感动中国》颁奖词所言:“背影留给坎坷,笑容交给阳光;磨砺过的剑,破茧后的蝶。”面对谣言,他选择用科研成果和公益行动回应期待——这或许比任何奖金都更珍贵。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云川官网 » 庞众望辟谣获300万奖金并捐出:未因科研获巨额奖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