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川官网

悬赏上海一套房寻被拐26年儿子,妈妈:一定兑现

“到今年8月26号,找磊磊就满26年了。”8月19日,上海闵行区居民唐蔚华站在空置26年老房前,手指抚过墙上模糊的身高刻度线,声音微微发颤。为了寻找被拐26年的儿子王磊,她与家人决定悬赏上海市区一套房产,只为收集更多走失儿子的线索。“只要线索能确认磊磊身份,就一定兑现悬赏。”唐蔚华坚定地说。

悲剧回溯:四岁幼童被拐,家庭陷入深渊
1999年8月26日,唐蔚华带着4岁的儿子王磊在上海的店里忙碌。因丈夫考驾照忘带身份证,她临时打车送证,托付店员照看孩子。然而,店内打工人员路某以“带孩子去对面公共厕所”为由,将王磊拐走。一个月后,路某在广西柳州落网,但王磊下落不明。2000年,路某因拐卖儿童罪被判15年有期徒刑,后因量刑争议重审,最终以绑架罪被判无期徒刑,后因表现良好减刑出狱,而王磊的踪迹始终成谜。

26年寻子路:跨越千山万水,从未放弃希望
26年来,唐蔚华的生活几乎被寻亲填满。她无数次往返于广西和上海,甚至让路某带她重走拐卖路线,只为寻找蛛丝马迹。上海和广西公安机关曾成立专案组,联合调查线索,但始终未果。唐蔚华每年都会为王磊准备生日礼物,保留着他小时候生活过的老房子,户口也未迁出,“只要户口在,就觉得他还在身边”。

2023年,唐蔚华决定用上海闵行区的一套房产悬赏寻子。这套房子是王磊爷爷的遗产,也是孩子小时候的家。“老人临终前最大的愿望就是见到孙子,如果一套房能换来磊磊的消息,我们全家都愿意。”唐蔚华说。

法律与情感:悬赏背后的社会关注
根据《民法典》相关规定,悬赏人以公开形式声明对完成特定行为的人支付报酬的,完成该行为的人可请求支付。唐蔚华的悬赏公告符合法律要件,且其家人全力支持,承诺“只要线索确认,一定兑现”。

这一举动引发社会广泛关注。网友纷纷留言支持:“母爱伟大,愿磊磊早日回家!”也有打拐志愿者指出,悬赏是无奈之举,但折射出打拐工作的困境——人贩子利用儿童记忆模糊、追踪链条断裂等特点,导致许多案件难以侦破。

破茧重生:科技助力团圆,爱从未缺席
转机出现在2025年7月。上海警方通过全国打拐DNA库比对发现,广西柳州一名29岁青年陈阳与王磊父母基因高度匹配。8月12日认亲现场,王磊第一句话问:“妈妈,我的球鞋还在老房子吗?”原来,他从小用竹竿绑塑料袋当篮球筐练习投篮,被拐后仍保留着对篮球的热爱。如今,在父母支持下,他加入了社区篮球队,用运动治愈创伤,也找到了重建自我认同的媒介。

唐蔚华的故事,是无数寻亲家庭的缩影。26年,从4岁到30岁,王磊的人生被改写,但母亲的爱从未缺席。悬赏一套房的承诺,不仅是家庭的执念,更是全社会对“天下无拐”的期盼。正如唐蔚华所说:“如果有一天磊磊回来,我们只想开开心心,陪他走剩下的路。”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云川官网 » 悬赏上海一套房寻被拐26年儿子,妈妈:一定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