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响应国家关于加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号召,山东大学“心沐同行”团队联合山东大学“山海邮心,青春护航”团队于2025年7月中旬在山东省临沂市平邑县文化路初级中学组织开展了为期两周的“心沐同行心理小课堂”系列活动。活动累计覆盖该校学生50余人,围绕“自我接纳”与“情绪管理”两大主题,以沉浸体验式课程为载体,累计服务时长逾20小时,系统构建学生健康心理认知框架。
一、课程设计:循证理念,阶段递进
“心沐同行心理小课堂”系列活动以“理论认知—情感体验—实践转化”为逻辑主线,分阶段推进教学目标。
第一阶段聚焦“自我接纳”。课程“掌声相伴·拥抱自我”通过“泥人隐喻”视频,引导学生识别并命名“生命中的泥点”(如学业挫折、人际冲突等)。创意绘画环节将代表着“缺点”的墨点转化为珍珠奶茶、花朵等意象,直观呈现“接纳不完美—激发新可能”的理念。
第二阶段深化“情绪管理”。在“盐画心声”活动中,学生以盐粒与颜料为媒介,将情绪可视化;七年级学生高同学作品《雨中的太阳》以蓝、黄盐粒对比阐释“负面情绪中的成长力量”。随后,“密语破译站”“心灵电波对对碰”等结构化体验帮助学生识别情绪信号、掌握调节策略,最终以“快乐小狗”手工制作完成情绪梳理与积极心理暗示。
二、实施模式:双轨协同,在地转化
活动创新采用“双轨护航”模式:“心沐同行”团队负责课程研发与线上指导,“山海邮心,青春护航”团队的志愿者承担实地教学,形成“高校智库+在地执行”的协同机制。课程设计融合绘画疗愈、情景教学等多元方法,将斯特鲁普效应、皮格马利翁效应等心理学原理转化为适龄化体验活动,有效降低认知门槛。
三、实施成效:技能获得,机制探索
跟踪评估显示,92%的学生能够准确描述至少两种情绪调节策略,85%的学生在“自我接纳”量表得分上实现显著提升。同时,此次活动初步构建起高校志愿服务与县域心理健康教育的协同路径,为乡村学校常态化心理教育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范式。
“山海邮心·青春护航”团队与“心沐同行”团队一致表示,将以此次活动为基点,持续聚合高校专业力量与县域教育需求,推动课程资源体系化、师资培养常态化、服务平台长效化,为青少年心理健康保驾护航。
文/何奕霏 张馥蕾 耿文昇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云川官网 » 山东大学“心沐同行”团队联合山东大学“山海邮心,青春护航”团队在平邑县成功开展心理小课堂系列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