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阵子海螺多到‘铺’在海底!”近日,山东青岛崂山区沿海海域迎来海螺丰收季,大量香螺、辣螺、海蛎螺等贝类密集涌现在近海礁石区。当地潜水员抓住时机下海捕捞,有从业者单日工作3小时便捞获300余斤海螺,按市价售出后净赚3500元。这一“海底淘金”的盛况迅速引发热议,#青岛海螺大爆发#话题冲上抖音同城榜首位,视频播放量超2亿次,不少网友直呼“现在买潜水证还来得及吗?”
海底“黄金季”:自然馈赠与生态保护的双重成果
据青岛市海洋发展局监测,此次海螺爆发主要集中于崂山头至沙子口海域,密度达每平方米5-8只,为近五年同期最高值。专家分析,这与两大因素密切相关:一是今年春季黄海冷水团活动减弱,海水温度较常年偏高1-2℃,适宜海螺繁殖;二是青岛自2018年起实施的“海洋生态修复工程”成效显著,近海投放的人工礁体为贝类提供了繁衍栖息地,同时严格管控捕捞船只,使得海螺种群得以恢复性增长。
“现在下海就像开‘盲盒’,一摸就是一把螺!”潜水员老张展示着刚上岸的战利品:拳头大的香螺、带刺的辣螺、肥美的海蛎螺堆满泡沫箱。他透露,清晨5点至8点是最佳捕捞时段,“潮水退去后,海螺会附着在礁石缝隙里,用铲子轻轻一撬就下来,动作快的话半小时能装满一网兜。”
日赚3500元!潜水员“爆单”背后的经济账
海螺的丰收直接带动了沿海居民的增收。记者走访沙子口渔港发现,新鲜海螺按个头分为三个等级:大螺(单只超200克)批发价80元/斤,中螺50元/斤,小螺30元/斤。潜水员老李算了一笔账:“今天3小时捞了300斤,其中大螺占四成,按均价60元/斤算,毛收入1.8万元,扣除潜水装备租赁、船只燃油等成本,净赚3500元没问题。”
这一收益水平远超传统渔业。对比之下,普通渔民出海捕捞小黄鱼,日均收入仅300-500元。高回报吸引了不少年轻人加入:28岁的潜水员小王原是外卖骑手,今年3月考取潜水证后转行,“虽然辛苦,但比送外卖强多了,旺季一个月能挣5万!”
生态警钟:丰收背后需警惕“过度采捕”
然而,狂欢中亦有隐忧。社交平台上,部分游客为“打卡”海螺丰收,擅自携带自制工具下海采挖,导致幼螺被破坏、礁石生态受损。对此,青岛市海洋与渔业执法支队已启动专项巡查,在崂山头海域设立8个管控点,严禁无证捕捞、使用禁用渔具等行为。“我们支持合理利用资源,但必须坚持‘捕大留小’原则,确保海螺种群可持续繁衍。”执法人员表示。
与此同时,当地渔民自发成立“护螺队”,在捕捞时主动将直径小于5厘米的幼螺放归大海。“海螺是大海给的礼物,不能贪心。”老张的话道出了多数从业者的心声。
从“靠海吃海”到“养海护海”,青岛的海螺丰收季,既是一场自然的馈赠,更是一次对生态平衡的考验。当潜水员的身影在碧波间穿梭,他们捞起的不仅是沉甸甸的收益,更是一份对海洋的敬畏与责任。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云川官网 » 青岛海螺大爆发!潜水员3小时捞获300斤“黄金螺”,日赚3500元引沿海居民“赶海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