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川官网

用VR丈量渔乡,我们的镜头为港门刻下“数字印记”

当无人机掠过金色稻田,当全景镜头浸入潮汐滩涂,一群青年正用科技之眼为港门镇赋予新维度。这个夏天,广东省湛江市遂溪县港门镇的土地上迎来了一群特殊的记录者。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信息使者实践团第三组的成员肩负着一个特别的使命——用手中的VR全景设备,以科技之眼为这座充满魅力的滨海小镇,镌刻下立体、鲜活的“数字印记”。这支青年团队聚焦“一区一特色,一村一品牌”的差异化发展之路,用VR镜头探索乡村振兴的蓬勃脉动。

图为信息使者实践团第三组成员 毛婉月供图

聚焦·我们的镜头捕捉港门之美

遂溪绿韵·千亩良田

当无人机升空,黄屋村那片广袤的“千亩良田”尽收眼底。队员们操控设备进行网格化航拍,精准捕捉阳光下起伏的稻浪与轮作田垄。这片土地平坦肥沃,是港门镇农业现代化与乡村振兴的闪亮名片。其规模化种植的水稻在阳光下泛起绿浪,科学轮作着北运蔬菜、甘蔗等经济作物,不仅牢牢守护着粮食安全的根基,更显著提升了农业产值。实践团成员现场记录农田管理模式,将这片承担粮食安全重任、融合经济作物种植的现代化农业示范基地,转化为可量化的数字资产。

图为港门镇黄屋村“千亩良田”航拍图 许方琪供图

遂溪绿韵·红树林

实践团成员其次抵达黄屋村海岸线。这里绵延的翡翠色红树林被当地人誉为“海岸卫士”。团队成员架设起专业VR摄像设备,近距离捕捉到其发达的根系如坚韧臂膀扎根滩涂,默默守护着后方村庄与农田的景象。更令人惊喜的是,这片生机盎然的“海上森林乐园”竟是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飞路线上至关重要的“加油站”。透过高清镜头和VR取景器,实践团不仅观察,更精心记录下成群的鸻鹬在树林间翻飞的壮观景象。丰富的鱼虾蟹贝资源和茂密的林冠,为长途迁徙的候鸟提供了宝贵补给,这些鲜活的生态互动,正被实践团转化为沉浸式VR内容的关键素材。

图为鸟类栖息地 许方琪供图

图为红树林航拍图 许方琪供图

遂溪原滩·贝影

实践团随后探访了深藏于港门埠的原始沙滩。队员们手持全景相机,漫步于这片未经过度开发的净土,其开阔的细软白沙海岸在镜头下尽显无遗。退潮后,广袤平缓的浅滩显露,铺陈着斑斓的贝壳与碎珊瑚,小巧的招潮蟹在滩涂上穿梭不息——这些充满生机的赶海场景,被多角度VR镜头一一收录。岸线旁停泊的渔船和晾晒的渔网,连同渔民劳作的剪影,也通过实践团的影像采集设备,无声诉说着当地渔民世代相传的质朴生活与海洋情缘。这份纯粹的自然风貌与浓郁的渔村风情,正通过实践团的数字化手段,被精确而生动地定格。

image.png

图为渔民劳作 许方琪供图                  图为沙滩上的贝壳 许方琪供图

图为港门埠沙滩 许方琪供图

行动·我们的实践精准推进

在正式开启VR拍摄前,团队师生便与港门镇目标村落建立了紧密联系,通过高效协同,科学规划并敲定了详尽的拍摄日程和精准路线。深入村庄后,在当地工作人员的热情指引下,我们迅速抵达每一个预定机位。操控搭载高清及多光谱传感器的无人机,按照预先设定的不同高程梯度进行系统性航拍,力求全方位、无死角地捕捉港门镇的自然生态奇观与人文风情精髓。从前期精准对接到现场高效执行,我们每一步都走得扎实,只为能最真实、最立体地地呈现港门之美。

图为指导老师与当地工作人员沟通 毛婉月供图

定格乡韵·数字成果展青春力量

目前,实践团采集的大量高清影像素材已进入紧张的后期制作阶段。一幅幅极具沉浸感的港门镇VR全景图正在团队成员手中逐渐成型。这些数字化的珍贵印记,不仅凝结着这个夏天师生们实践的汗水与智慧,更是他们作为“信息使者”,利用专业所长为港门镇乡村振兴贡献的独特青春力量。实践团的目标是通过这份精心打造的“数字密码”,突破时空限制,邀请更广泛的人群“身临其境”,深度感受港门镇不可复制的生态秘境、淳厚的渔乡风情以及蕴含的发展活力,从而吸引更多关注与支持,共同见证并助力这片热土走向更蓬勃的未来。

图为港门镇黄屋村红树林全景图 葛振铠供图

图为港门镇黄屋村“千亩良田”全景图 葛振铠供图

信息使者实践团的探索脚步仍在继续。港门镇的故事,正借助青年学子手中的VR镜头和数字技术,跨越山海,向更广阔的世界传递。他们以实际行动诠释了新时代青年科技报国、服务基层的担当,为乡村振兴插上了“信息化”的翅膀。

   编辑:许方琪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云川官网 » 用VR丈量渔乡,我们的镜头为港门刻下“数字印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