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秘鲁太平洋沿岸的金色沙滩旁,一座现代化深水港——钱凯港正以蓬勃之姿崛起。作为中秘共建"一带一路"的标志性项目,这座由中国企业承建的自动化港口于近日正式开港运营,不仅为南美大陆开辟了通向亚太的快速通道,更以"硬联通"推动中拉命运共同体驶入新航道。
智慧引擎:重塑南美物流版图
钱凯港的建成,彻底改写了南美西海岸的物流格局。这座拥有4个15万吨级深水泊位的现代化港口,年设计吞吐量达100万标准箱,可停靠全球最大集装箱船。通过5G技术、无人驾驶集卡和自动化装卸系统,港口作业效率较传统码头提升40%,集装箱周转时间缩短至24小时内。秘鲁交通部长指出:"钱凯港将使秘鲁成为南美太平洋门户,货物从这里运往亚洲的时间比经巴拿马运河缩短8天,物流成本降低30%。"
更令人瞩目的是其"绿色基因"。港口采用光伏发电、智能照明和雨水回收系统,码头设备全部符合欧盟排放标准,成为拉美首个"零碳港口"认证项目。秘鲁环境部官员评价:"这证明可持续发展与基础设施建设可以完美融合。"
经济涟漪:激活区域发展动能
开港首月,钱凯港已吸引马士基、中远海运等12家全球航运巨头入驻,开通至上海、新加坡、洛杉矶等7条国际航线。在港口配套的临港经济区内,中秘合资的冷链物流中心正在建设,未来可将智利车厘子、秘鲁蓝莓等农产品48小时内送达中国餐桌。秘鲁农业协会主席算了一笔账:"港口运营后,我们的农产品出口量预计增长60%,创造超过2万个就业岗位。"
港口效应正向内陆辐射。利马至钱凯的高速公路扩建工程同步推进,沿途规划的5个产业园区已吸引30亿美元投资。在距离港口50公里的瓦乔市,一家中国车企的电动巴士组装厂即将投产,产品将通过钱凯港出口至墨西哥和巴西。"以前我们只能出口原材料,现在能向全球价值链上游攀登。"秘鲁生产部部长充满信心。
文明对话:架起中拉合作新桥
钱凯港的命名源自当地原住民语言"Khai Kai",意为"汇聚之地"。这一巧合恰似中拉合作的隐喻——不同文明在此交汇共生。在港口运营中心,中秘员工共同开发的智能调度系统融合了中国数字技术与秘鲁管理智慧;在社区学校,中国工程师教孩子们用3D打印模型认识港口,而秘鲁老人则向年轻人讲述钱凯湾的古老航海传说。
正如秘鲁总统在开港仪式上所言:"钱凯港不仅是钢铁与混凝土的奇迹,更是拉美拥抱世界的新起点。"当第一艘集装箱船鸣笛启航,太平洋的潮声与"一带一路"的涛声在此共鸣,一个更紧密、更繁荣的中拉命运共同体正乘风破浪,驶向未来。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云川官网 » 潮起钱凯港:南美新枢纽扬帆"一带一路"新航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