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运,这场一年一度的大规模人口流动,是对交通运输体系的严峻考验,也是观察经济社会发展活力的重要窗口。2025年的暑运自7月1日启动,至7月31日时间过半,全国铁路累计发送旅客4.41亿人次,同比增长4.3%,日均发送旅客1421.3万人次,铁路运输安全平稳有序,这份亮眼的成绩单背后,蕴含着诸多值得关注与思考的内容。
从运力保障层面来看,铁路部门展现出强大的调配能力。面对暑运期间学生流、旅游流、探亲流交织叠加形成的巨大客流高峰,全国铁路日均安排开行旅客列车11416列,同比增长9.3% 。通过加开临时旅客列车、动车组重联、普速列车加挂车厢等方式,在热门线路和时段及时增加运力投放,满足旅客出行需求。比如在一些旅游热门城市间的线路,根据12306售票大数据分析,动态调整列车开行数量和编组,精准匹配客流变化,让旅客“走得了”“走得舒适”,这体现出铁路部门基于大数据的科学决策与高效运营管理,对市场需求有着敏锐洞察力,能够将运输资源合理配置。
服务品质的提升也是本次暑运的一大亮点。铁路部门始终秉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细节处下功夫。在车站,不断优化引导标识,完善候车环境,增设便民服务设施;在列车上,提升乘务人员服务水平,丰富餐饮供应种类,为特殊旅客群体提供贴心关怀。例如,针对学生群体推出“学生预约购票服务”与“学生出行需求采集”功能,方便学生规划行程,暑运期间累计发售学生票数量可观,这一系列服务举措体现出铁路部门对不同旅客群体差异化需求的关注,努力为旅客打造温馨舒适的出行体验。
从宏观经济角度而言,暑运期间庞大的客流量有力地拉动了经济增长。客流的增长意味着人员的广泛流动,带动了旅游、餐饮、住宿等相关产业的繁荣发展,成为经济增长的强大动力。大量游客乘坐火车前往各地旅游景点,促进了旅游景区的人气与消费,而旅游目的地的酒店、餐厅、交通等行业也随之受益,形成了良性的经济循环。铁路暑运不仅满足了人们出行需求,也为经济复苏与繁荣注入活力,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助推器”。
当然,在取得成绩的同时,暑运也暴露出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比如在极端天气下,铁路运输受到一定影响,如何进一步提升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保障运输安全与准点;如何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优化运力调配,避免部分热门线路在高峰时段仍存在运力紧张的情况;如何持续提升服务质量,尤其是在旅客量剧增时保持服务的稳定性和高效性,这些都是铁路部门未来需要持续思考与解决的问题。
2025年暑运过半的亮眼数据,见证了铁路部门在保障出行、服务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也彰显了“流动中国”的蓬勃活力。未来,期待铁路部门继续砥砺前行,不断提升运输能力与服务水平,为人们的出行和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中国铁路太原局集团有限公司侯马北工务段 张乃桢)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云川官网 » 暑运“进行时”,见证铁路力量与发展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