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川官网

白求恩:跨越山海的国际共产主义战士 ——永不褪色的精神丰碑与中加友谊的永恒象征

在烽火连天中国抗日战争时期,一位加拿大医生跨越重洋,以血肉之躯筑起生命防线,用无私大爱诠释了国际主义精神。他就是亨利·诺尔曼·白求恩(Henry Norman Bethune),一位将生命献给人类解放事业的共产主义战士。80余年来,他的名字在中国家喻户晓,他的故事成为跨越国界的精神纽带,激励着一代代人为正义与和平奋斗。

一、从北美到中国:医者仁心的万里奔赴

1890年出生于加拿大安大略省的白求恩,早年投身医疗事业,成为胸外科专家。然而,目睹资本主义社会的贫富分化与战争苦难,他逐渐转向共产主义信仰。1937年,中国全面抗战爆发,白求恩在报纸上看到日军暴行与中国人民的顽强抵抗后,毅然放弃优渥生活,带领加拿大和美国医疗队奔赴中国。

1938年3月,48岁的白求恩抵达延安。面对毛泽东的关切询问,他坚定回应:“我来不是为了享受,而是为了战斗!”随后,他深入晋察冀边区,在简陋的窑洞中搭建战地医院,用精湛医术挽救无数伤员生命。据统计,在华1年半时间里,他行程7500公里,实施手术300余次,创立“流动血库”等创新疗法,被誉为“战地天使”。

二、血火淬炼:用生命践行医学誓言

白求恩不仅是一位医生,更是一位战士。他拒绝后方安逸,坚持“哪里有枪声就到哪里去”。在齐会战斗中,他连续69小时为115名伤员手术,累得昏倒在手术台旁;在摩天岭战役中,他不顾敌机轰炸,将手术台架在离火线仅3公里的村舍,边抢救边教学,培养出大批战地医护人员。

1939年11月,白求恩在河北涞源县为伤员手术时,手指被手术刀划破感染。他拒绝撤离,坚持工作,最终转为败血症,于12日凌晨在唐县黄石口村牺牲,年仅49岁。弥留之际,他写下遗嘱:“请转告加拿大和美国人民,最近两年是我生命中最有意义和最光荣的时期。”

三、精神永续:跨越时空的共鸣与传承

白求恩的牺牲震惊了中外。毛泽东亲笔撰写《纪念白求恩》,称其“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从这点出发,就可以变为大有利于人民的人”。这篇文章被收入《毛泽东选集》,成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篇章。

在中国,白求恩的名字被镌刻在无数纪念碑上:石家庄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加拿大白求恩纪念馆、多所“白求恩学校”……他的事迹被编入中小学教材,成为国际主义教育的生动案例。在加拿大,白求恩故居被列为国家级历史遗址,多伦多大学设立“白求恩奖”,表彰为人类健康作出贡献的医学工作者。

四、友谊长存:中加民心相通的桥梁

白求恩精神超越了国界与时代。2013年,中加两国联合发行纪念白求恩逝世75周年邮票;2020年新冠疫情期间,加拿大医生将武汉方舱医院照片与白求恩画像并置,表达“跨越时空的接力”;2023年,白求恩医疗队传承者赴加参加学术交流,续写两国医学合作新篇。

正如加拿大驻华大使鲍达民所言:“白求恩是两国共有的精神财富,他提醒我们,人类命运与共,唯有团结合作才能战胜挑战。”

结语
白求恩的一生,是追求真理、奉献人类的一生。他以医术为剑,以仁心为盾,在战火中铸就了不朽的精神丰碑。今天,当世界面临新的挑战,白求恩精神依然闪耀着人性光辉,激励着人们跨越山海、携手同行,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注入温暖力量。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云川官网 » 白求恩:跨越山海的国际共产主义战士 ——永不褪色的精神丰碑与中加友谊的永恒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