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时放心不下”,短短六个字,却如黄钟大吕,振聋发聩,彰显出习近平总书记对国家发展、人民幸福深沉的牵挂与担当。这一话语,蕴含着深厚的为民情怀、强烈的责任意识和务实的工作作风,为我们指明了前行的方向,注入了奋进的力量。

“时时放心不下”,是心系苍生的为民情怀。人民,在总书记心中重若千钧。从脱贫攻坚战场上的访贫问苦,到抗疫斗争一线的指挥若定;从关心百姓的柴米油盐,到惦念青年的成长成才,总书记始终将人民的安危冷暖放在心头。他深知,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只有让人民群众过上好日子,才是对初心使命的最好诠释。“时时放心不下”,正是这种为民情怀的生动写照,它激励着广大党员干部始终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难。
“时时放心不下”,是恪尽职守的责任意识。责任重于泰山,事业任重道远。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总书记始终保持着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他强调,领导干部要有担当,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尽多大责任才会有多大成就。“时时放心不下”,就是对责任的时刻铭记,对工作的精益求精。它要求广大党员干部在其位、谋其政、尽其责,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脚踏实地、真抓实干,努力创造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
“时时放心不下”,是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总书记一贯倡导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他指出,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再好的目标,再好的蓝图,如果不抓落实,只是镜中花、水中月。“时时放心不下”,就是要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察实情、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它告诫广大党员干部不能做表面文章,不能搞形式主义,要以钉钉子精神,一锤接着一锤敲,一步一个脚印地把各项工作推向前进。
“时时放心不下”,是一种担当,更是一种境界。广大党员干部当深刻领悟总书记这一话语的深刻内涵,将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奋勇前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环球视察网 » 读懂总书记的“时时放心不下”:以担当赴使命,用初心暖民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