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视察网

“中部第一省”或将易主:河南湖北经济角力升级,区域格局生变引关注

近年来,中部地区作为中国经济“第二梯队”核心板块,其发展动态始终备受瞩目。长期以来,河南省凭借人口规模、农业基础及交通枢纽优势稳坐“中部经济总量第一省”的宝座,但近期湖北省在科技创新、产业升级等领域的加速突围,正让这场“中部龙头”之争愈发激烈。多方分析指出,若湖北保持当前增速,未来2-3年内或有望在GDP总量上反超河南,中部地区经济格局面临重塑。

河南:传统优势筑底,但转型压力凸显

作为中部人口第一大省(常住人口9872万),河南长期以农业、能源及劳动密集型产业为经济支柱。2023年,河南GDP达5.91万亿元,连续多年位居中部首位,其中粮食产量占全国1/10,食品工业规模突破1.5万亿元。同时,郑州作为国家中心城市,依托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形成了全球最大的智能手机生产基地,富士康等龙头企业带动电子信息产业集群产值突破5000亿元。

然而,河南的“大而不强”问题逐渐显现。数据显示,其2023年GDP增速为4.1%,低于全国平均水平(5.2%),且第二产业占比(38.8%)较2018年下降4.2个百分点,反映出传统产业动能衰减。此外,河南人均GDP(5.98万元)仅排全国第22位,低于湖北(9.55万元)和安徽(7.68万元),区域发展不平衡矛盾突出。

湖北:科创驱动爆发,反超势头强劲

相比之下,湖北省凭借科教资源密集、产业层次较高的优势,正展现出强劲的后发潜力。2023年,湖北GDP达5.58万亿元,虽暂居河南之后,但其增速高达6.0%,领跑中部六省。更关键的是,湖北产业结构持续优化: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22.5%,光电子信息、汽车制造、大健康三大产业集群规模均突破万亿元,武汉“光谷”更成为全球最大的光纤光缆生产基地。

“湖北的崛起是‘创新驱动’的典型案例。”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李晓明分析称,“湖北拥有92所高校、130多万在校大学生,以及163家国家级创新平台,这些资源正转化为产业升级的动能。例如,东风汽车与华为合作打造智能网联汽车,长江存储128层3D NAND闪存芯片量产,均标志着湖北在高端制造领域的突破。”

中部竞争新态势:从“总量领先”到“质量取胜”

若以当前增速推算,湖北GDP有望在2025年前后超越河南,但这场“中部第一省”之争的深层逻辑,远不止于数字排名。

一方面,河南正加速补短板:提出“换道领跑战略”,重点发展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并规划建设郑州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另一方面,湖北也面临挑战,其区域发展仍存在“一主两副”(武汉、襄阳、宜昌)强而其他地市弱的格局,需警惕“虹吸效应”导致的内部分化。

“中部地区的竞争已进入‘质量时代’。”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副会长肖金成指出,“未来,谁能率先在科技创新、产业协同、开放水平上取得突破,谁就能真正担起‘中部崛起’的龙头角色。无论是河南还是湖北,都需要跳出‘省内竞争’的思维,在长江中游城市群、中原城市群等国家战略中寻找更大空间。”

中部无弱省,竞合方致远。这场经济角力背后,折射出的正是中国区域协调发展从“非均衡增长”向“均衡高质量发展”转型的深层逻辑。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环球视察网 » “中部第一省”或将易主:河南湖北经济角力升级,区域格局生变引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