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辽宁省盘锦市一处湿地保护区内,一只编号为“辽鹤-12”的雄性丹顶鹤因伴侣意外走失,连续数日拒食拒水,引发工作人员与动物保护专家的密切关注。这一罕见案例不仅揭示了丹顶鹤作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的忠贞习性,更让公众得以窥见野生动物复杂而动人的情感世界。
事件回溯:一场突如其来的“离别”
据保护区监测记录显示,7月15日清晨,饲养员发现“辽鹤-12”与伴侣“辽鹤-08”(雌性)的巢穴空置,周边留有挣扎痕迹。通过调取红外摄像头发现,前夜有疑似偷猎者的身影在保护区边缘活动,推测“辽鹤-08”可能因受惊离群。自伴侣失踪后,“辽鹤-12”表现出明显异常:它拒绝进食保护区投喂的小鱼、玉米粒,仅偶尔啄食几口清水;白天独自徘徊于巢穴附近,夜间则发出高亢的鸣叫声,声波穿透雨雾,似在呼唤失踪的伴侣。
“我们尝试用其他丹顶鹤的鸣叫录音引导它,但毫无效果。”保护区负责人王工程师无奈表示,“它甚至用喙啄击围栏,导致喙部轻微受伤。”
科学解读:丹顶鹤的“一生一世一双人”
东北林业大学野生动物资源学院教授李明指出,丹顶鹤是典型的“一夫一妻制”鸟类,其伴侣关系可维持数十年直至生命终结。“它们通过共同筑巢、育雏、迁徙等行为强化纽带,一旦分离,未亡一方常出现抑郁、绝食等应激反应。”李教授解释。
数据显示,全球现存丹顶鹤约3000只,其中中国境内不足2000只,主要分布于扎龙、向海、盘锦等湿地。在人工繁育与野外放归项目中,科研人员曾记录多起丹顶鹤因丧偶拒绝再婚的案例:2018年,江苏盐城一对丹顶鹤伴侣中的雄鸟因触网死亡,雌鸟守护遗体整整7天;2021年,黑龙江扎龙保护区一只雌鹤在伴侣失踪后,独自完成孵化并抚养幼鸟,直至次年迁徙季仍拒绝与其他雄鹤组队。
“这些行为证明,丹顶鹤的情感认知能力远超人类想象。”李教授强调。
救援行动:科技与温情并举
为帮助“辽鹤-12”渡过危机,保护区启动应急预案:一方面联合森林公安扩大搜寻范围,利用无人机热成像技术扫描周边芦苇荡;另一方面邀请动物行为学家制定心理干预方案,包括播放“辽鹤-08”的鸣叫录音、投放带有其气味的羽毛等。
“我们还在尝试用镜像疗法缓解它的孤独感。”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专家团队建议,在围栏内设置反光板,让“辽鹤-12”看到自己的倒影,模拟“虚拟伴侣”的存在。
截至发稿前,好消息传来:7月20日下午,搜寻队在距离保护区12公里外的稻田中发现“辽鹤-08”,它因腿部缠绕渔网无法飞行,但生命体征平稳。目前,两只丹顶鹤已通过视频监控“重逢”,“辽鹤-12”在看到伴侣画面后首次主动进食,保护区计划于近日安排它们团聚。
生态启示:守护每一份“鹤之恋”
这一事件也为野生动物保护敲响警钟。世界自然基金会(WWF)专家提醒,丹顶鹤对栖息地完整性高度依赖,人类活动(如偷猎、湿地开发)可能直接破坏其社会结构。“保护丹顶鹤不仅是拯救一个物种,更是守护一种跨越千年的文化符号与生态伦理。”
正如网友“云中鹤”在社交平台留言:“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无论两足还是双翼。”在这片辽阔的湿地之上,一场关于生命、爱与守护的故事,仍在继续书写。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云川官网 » 辽宁一丹顶鹤因伴侣走失绝食数日:野生动物情感世界引发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