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则“德国电动车企业落户浙江安吉”的消息引发行业震动。更令人瞩目的是,促成这笔跨国合作的关键人物,竟是前大众集团CEO马蒂亚斯·穆伦(Matthias Müller)。这位曾掌舵全球最大汽车集团的德国企业家,如今以“产业顾问”身份深度参与中国县域经济转型,将德国精密制造基因注入长三角绿色发展版图,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开辟出一条跨国合作新路径。
从“汽车之都”到“绿能小镇”:德国订单为何花落小县城?
安吉,这座以“中国美丽乡村”闻名的浙江小城,过去十年间悄然完成从竹制品加工到新能源产业的蜕变。当地政府负责人向记者透露,此次与德国某高端电动车品牌的合作始于2023年初——彼时,穆伦受邀担任安吉“国际产业顾问”,在考察中发现当地已形成完整的锂电池产业链:上游有全球最大钴材料供应商华友钴业,中游集聚天能、超威等动力电池巨头,下游则拥有覆盖长三角的充电桩运维网络。
“德国企业最看重两点:一是供应链稳定性,二是低碳生产能力。”穆伦在签约仪式上直言。安吉不仅承诺提供“从矿山到整车”的全链条绿色能源支持,更以“零碳工厂”标准规划建设生产基地。据测算,该基地投产后每辆电动车的碳足迹将比欧洲同类产品降低30%,这恰恰契合欧盟即将实施的《新电池法》对供应链碳强度的严苛要求。
穆伦“中国实验”:县域经济能否复制“德国模式”?
作为德国工业4.0的推动者之一,穆伦此次“下沉”至中国县域,被业界视为传统汽车巨头转型的缩影。他主导的“安吉计划”包含三大核心:一是引入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体系,与当地职业技术学院共建“中德新能源工匠学院”;二是复制大众集团“供应链本地化”经验,要求核心零部件供应商在安吉设厂;三是设立中德联合创新中心,聚焦固态电池、智能驾驶等前沿技术攻关。
“这不是简单的招商引资,而是要打造一个可复制的县域经济升级样本。”穆伦坦言。数据显示,该项目落地后已带动23家德资企业跟进考察,其中8家达成初步合作意向,涉及投资额超15亿元。浙江省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评价:“这证明县域经济完全有能力承接高端制造业转移,关键在于找准比较优势。”
中德产业合作新范式:从“市场换技术”到“生态共赢”
此次合作恰逢中德建立全方位战略伙伴关系10周年,被视为两国产业合作升级的标志性事件。德国《商报》评论称,与过去中国车企“以市场换技术”不同,此次合作中德方主动将核心技术导入中国县域,折射出全球产业链重构背景下,中德企业从竞争走向竞合的趋势。
安吉的案例或许预示着未来:当县域经济不再满足于承接产业转移,而是通过构建绿色低碳生态、对接国际标准,完全可能成为全球产业版图中的“关键节点”。正如穆伦在项目奠基仪式上所言:“在这里,我看到了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缩影,也看到了德国工业精神落地生根的可能。”
从狼堡到安吉,从集团CEO到县域经济“设计师”,穆伦的转身恰似一面镜子,映照出全球化新阶段产业合作的无限可能——当德国制造的精密与中国县域的灵活相遇,或许能碰撞出超越地理边界的创新火花。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云川官网 » 前大众集团CEO中国“掘金”记:德国电动车订单落地浙江小县城,县域经济闯出新赛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