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则关于“92岁表演艺术家游本昌因子女不孝,晚景凄凉入住养老院”的传闻在网络上迅速发酵,引发社会广泛关注。9月9日晚,游本昌通过凤凰网视频《君品谈》节目公开回应,以平和而坚定的态度澄清谣言,并分享了自己选择养老院的真实原因。
谣言源于误解,卖房为艺术而非窘境
传闻的起因可追溯至游本昌早年的两次“卖房”壮举。2006年,为拍摄公益电视剧《了凡》,他卖掉一处房产筹资近千万元,并兼任制片人、导演、主演,甚至提出“一集一元钱”的首播权出售模式,只为保证作品连贯性。2009年,76岁的他再次卖房,只为排演话剧《弘一法师》,自掏腰包组织演员、租剧场、承担演出开销。这些举动被部分网友误读为“家道中落”,进而衍生出“子女不孝、无人照料”的恶意猜测。
对此,游本昌在采访中笑称:“卖房子怎么了?说明我有房子可卖。这房子是‘济公’送我的,我演了济公才有钱买房子,如今还于社会,正是‘济世为公’。”他坦言,两次卖房均是主动选择,为艺术奉献从未后悔。
养老院生活:积极社交,追求尊严晚年
谈及入住养老院的决定,游本昌表示:“人生就是不断地交换战场,人在哪儿,哪儿就是家。”他透露,养老院的生活充实而有意义:每日与老伙伴们做手指操、听故事、聊天玩球,还参与集体活动,保持积极的生活状态。在他看来,养老院不仅是居住场所,更是一个充满活力的社交圈,让他感受到“更有尊严的晚年生活”。
游本昌的女儿游思涵也证实,父亲的选择得到了全家支持。她分享道:“爸爸常说,‘活到老、学到老、改到老、干到老’,养老院的环境能让他继续发挥余热,与同龄人交流也让他更开心。”春节期间,游本昌还曾在社交平台发布与两个孙女的合影,一家人和乐融融的画面,彻底击碎了“无人照料”的谣言。
传承济公精神:计划拍摄竖屏短剧
除了回应养老院传闻,游本昌还透露了新的艺术计划。女儿游思涵在节目中证实,父亲正筹备拍摄竖屏短剧,旨在传承“济公”文化。“现在流行竖屏,他希望用新形式让年轻人了解济公‘济世为公’的精神。”游思涵表示,尽管短剧可能无法重现上世纪80年代的火爆,但哪怕只影响10%的观众,“也是值得的”。
这一计划与游本昌近年来的公益行动一脉相承。他成立基金会时不以自己命名,而是强调“长久传承”,并鼓励孙女们投身慈善事业。他常说:“游本昌只是一瞬间的事,但‘济世为公’可以永远做下去。”
公众反响:致敬艺术家的豁达与坚持
游本昌的回应引发网友热议。许多人称赞他“豁达通透”,认为“选择养老院是个人自由,与子女孝顺无关”;也有网友感慨:“从济公到爷叔,游老用一生诠释了艺术家的担当,晚年依然在传递正能量。”
事实上,游本昌的艺术生涯始终与奉献同行。2024年,他主动放弃白玉兰奖评奖申报,将机会留给年轻人;在《繁花》中饰演“爷叔”爆红后,他仍坚持“活到老、干到老”的信条。正如他在获奖感言中所说:“这一辈子就是照镜子、正衣冠、系扣子,现在证明也能乐到老。”
结语:晚年生活的选择应被尊重
游本昌的故事,不仅是一位艺术家的晚年写照,更折射出社会对养老观念的变迁。他的选择提醒我们:晚年生活的质量不取决于居住形式,而在于内心的充实与尊严。正如他所说:“人在哪儿,哪儿就是战场。”无论舞台大小,只要保持热爱,生命便永远精彩。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云川官网 » 子女不孝,晚景凄凉住养老院?游本昌回应:主动选择,追求更有尊严的晚年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