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8日至9日,湖南祁阳与广西钦州两地警方相继发布警情通报,揭开了一起令人发指的非法用工黑幕:两处砖厂被曝长期控制智障、残障人员从事高强度体力劳动,且存在限制人身自由、拖欠报酬等严重违法行为。目前,涉事工厂相关人员已被控制,案件正在进一步侦办中。
群众举报牵出黑砖厂,警方连夜解救受害者
9月8日21时许,湖南省祁阳市公安局接到群众报警,称三口塘镇鸿鑫砖厂存在利用智障人员非法务工的情况。警方迅速出动,现场查获6名疑似智障人员,并依法控制工厂相关人员。据初步调查,这些受害者被长期禁锢在砖厂,从事搬砖、装车等重体力劳动,每日工作时长超过12小时,却未获得任何报酬。
几乎同一时间,广西钦州市钦南区大番坡镇青龙村委贵祥砖厂也因类似举报进入警方视野。9月7日18时52分,群众举报该厂涉嫌利用残障人员非法务工。民警赶赴现场后,发现5名疑似残障人员被工头控制,其中部分人员已在此劳作长达5年,期间多次因生病被遗弃至高速公路。警方当场控制工厂负责人,并展开进一步调查。
志愿者卧底揭黑幕,非法链条触目惊心
此次案件的曝光,离不开民间打拐志愿者上官正义的持续追踪。据其披露,钦州贵祥砖厂的工头王某长期通过中间人招募智障人员,以“包吃包住”为诱饵,将其骗至砖厂从事苦力。王某与中间人约定,每“输送”一名智障人员,中间人可获得每月三四万元的分成,而受害者不仅分文未得,还遭受非人待遇。
“他们住在厂里,5年都没回过家。”上官正义引用与王某的聊天记录称,砖厂对智障人员实行“军事化管理”:白天由工头看守劳动,夜晚被反锁在工棚内;生病时仅被喂食止痛药,丧失劳动能力者则被遗弃。更令人震惊的是,王某还坦言,砖厂曾通过购买保险、伪造身份信息等方式掩盖非法用工行为,形成一条完整的黑色产业链。
法律利剑出鞘,黑砖厂面临严惩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四条,以暴力、威胁或限制人身自由的方法强迫他人劳动的,构成强迫劳动罪,最高可处十年有期徒刑。此外,涉事砖厂若存在非法拘禁、侵占劳动报酬等行为,还将面临数罪并罚。法律专家指出,此类案件中,砖厂负责人、中间人及直接监管者均需承担刑事责任,而涉事企业可能被吊销营业执照并处以巨额罚款。
值得注意的是,这并非首次曝光砖厂非法用工事件。今年6月,湖南临湘、河南开封、山西临县等地已接连发生类似案件,共解救数十名被困智障人员。然而,黑砖厂为何屡禁不止?业内人士透露,砖厂属劳动密集型产业,利润微薄,部分不法分子为降低成本,将魔爪伸向弱势群体。而监管漏洞、地方保护主义等因素,也使得此类违法行为难以彻底根除。
守护劳动尊严,全社会需共同努力
案件曝光后,舆论哗然。网友纷纷呼吁“严惩黑心砖厂”“保障残障人士权益”,更有法律界人士建议,应建立全国性的残障人士就业保护机制,通过技术手段(如人脸识别、身份核验)杜绝非法用工,同时加大对用工企业的抽查力度,对违法行为“零容忍”。
残障人士的劳动尊严,检验着社会的文明成色。从山西黑砖窑事件到今日的湘桂两地丑闻,历史教训警示我们:保障弱势群体权益不能止于口号,而需法律、监管、舆论与公众监督形成合力。唯有如此,才能让每一份劳动都获得尊重,让每一个生命都享有尊严。
目前,两地警方正对案件展开全面侦查,更多细节有待进一步披露。社会各界期待,此次事件能成为斩断非法用工黑手的转折点,让阳光照进每一个阴暗的角落。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云川官网 » 砖厂涉嫌利用智障、残障人员非法务工,两地警方雷霆出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