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川官网

新车为何无实体按键?马自达:消费者喜欢!

2025年8月,汽车行业正经历一场“去按键化”变革,而马自达全新一代CX-5的发布,将这一趋势推向高潮。这款新车以大尺寸触控屏替代传统中控台实体按键,引发市场热议。面对争议,马自达北美公共事务部经理塔玛拉·米尔纳奇克直言:“这是基于消费者需求的决策,他们更倾向于更大的车载信息娱乐系统。”

消费者偏好:大屏时代的“投票权”

马自达的决策并非空穴来风。内部调研显示,超60%的潜在用户认为,触控屏能提供更直观、集成的交互体验,尤其在导航、多媒体控制等高频场景中,大屏的便利性远超分散的实体按键。例如,CX-5的12.3英寸中控屏整合了空调、座椅加热、驾驶模式切换等功能,用户通过滑动、点击即可完成操作,减少了驾驶中的视线偏移。

这一趋势与行业数据高度契合。2025年全球车载显示屏市场规模预计突破300亿美元,其中触控屏占比超75%。消费者对智能座舱的需求,正推动车企从“机械控制”向“数字交互”转型。特斯拉Model 3、比亚迪汉EV等热销车型均采用极简中控设计,印证了市场对大屏的接受度。

技术迭代:从“抗拒”到“拥抱”的转折

马自达并非首次涉足触控屏领域,但其态度转变颇具戏剧性。2019年,马自达3发布时,工程师马修·瓦尔布埃纳曾公开批评触摸屏:“操作时需盯着屏幕,易导致车辆偏离车道。”然而,随着语音控制、振动反馈等技术的成熟,马自达重新评估了触控屏的安全性。

新一代CX-5搭载的“MZD Connect 5.0”系统,支持连续语音指令识别,用户可通过“调低空调温度至22℃”等自然语言操作设备,减少手动干预。同时,屏幕采用力反馈技术,按压时模拟实体按键的触感,降低误操作风险。马自达产品经理Bhindi坦言:“我们保留了方向盘快捷键和旋钮,但触控屏已成为主流交互方式。”

成本与美学:车企的“双赢”考量

取消实体按键的背后,是车企对成本与设计的精准把控。传统按键需单独开模、测试,且不同车型需定制化设计,而一块标准化触控屏可适配多款车型,降低研发成本。据行业估算,每减少10个实体按键,可节省约50美元的制造成本,对年销量百万级的车企而言,这是一笔可观的收益。

此外,极简设计正成为汽车美学的核心趋势。CX-5的内饰采用“减法哲学”,仅保留必要的物理按键(如启动键、危险警示灯),其余功能均集成至屏幕。流线型中控台与悬浮式屏幕相得益彰,营造出科技感与高级感并存的座舱氛围。这种设计语言与马自达“魂动”理念一脉相承——通过简洁线条传递动态美感。

争议与妥协:平衡传统与创新

尽管大屏趋势不可逆,但马自达也意识到部分用户的抵触情绪。Bhindi承认:“仍有用户偏好实体按键的触觉反馈,这是不同时代消费者的偏好差异。”为此,马自达在CX-5中保留了方向盘多功能按键和挡把区域的旋钮,提供“触控+物理”的混合交互模式。

市场反馈显示,这一策略初见成效。预售阶段,CX-5的订单量同比增长20%,其中30岁以下用户占比达45%,他们更看重智能座舱的科技属性。而40岁以上用户中,超半数表示“需要时间适应,但认可大屏的实用性”。

未来展望:从“人机对抗”到“共生共融”

马自达的转型,折射出汽车行业从“功能机器”向“智能终端”的进化。随着L3级自动驾驶技术的普及,驾驶者的双手将逐步解放,触控屏、语音、手势等多模态交互将成为主流。届时,实体按键或许会像机械手刹一样,成为少数情怀车型的专属配置。

正如塔玛拉·米尔纳奇克所言:“汽车设计的本质,是回应时代的需求。”当消费者用订单为“无按键”投票时,这场变革已不可阻挡。而马自达的选择,或许正是传统车企在智能化浪潮中,寻找平衡点的最佳注脚。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云川官网 » 新车为何无实体按键?马自达:消费者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