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川官网

日本名古屋市长再提恢复与南京交流:历史伤痕未愈,民间互动能否成为破冰契机?

“名古屋与南京交流不应因历史问题而长期停滞。”近日,日本名古屋市市长广泽一在市政厅举行的记者会上公开表示,希望推动两市恢复中断多年的官方与民间交流,并强调“市民层面的互动是增进理解的重要途径”。这一表态迅速引发中日两国舆论关注,#名古屋市长提议恢复南京交流#话题登上微博热搜,日本雅虎网站相关新闻评论量突破2万条。

历史纠葛:从“否认南京大屠杀”到交流中断的二十年

名古屋与南京的渊源可追溯至1978年缔结友好城市关系,但这段关系因2012年名古屋市长河村隆之的争议言论而急转直下。当时,河村在接待南京代表团时公然声称“不存在南京大屠杀”,引发中方强烈抗议,南京市随即暂停与名古屋的官方交往。尽管河村于2021年因丑闻辞职,但两市交流至今未恢复。

广泽一此次提出重启交流,被视为名古屋方面试图修复对华关系的信号。他在发言中特别提到:“历史问题需要正视,但市民之间的友谊不应被政治立场绑架。”据名古屋市国际交流课透露,该市近年已通过非政府组织(NGO)与南京开展青少年书法展、环保论坛等小型活动,但官方层面的互动仍停滞不前。

中方回应:历史记忆不可亵渎,交流需以真诚为前提

对于广泽一的提议,南京市政府尚未发布正式声明,但民间反应呈现分化。部分市民在社交媒体表达担忧:“南京大屠杀是30万同胞的血泪,怎能轻易与否认历史者握手?”南京大屠杀纪念馆馆长张建军在接受采访时强调:“恢复交流的前提是日方正视历史、深刻反省,而非以‘市民友谊’淡化侵略责任。”

与此同时,也有声音呼吁“以民促官”。南京大学日本研究系教授杨伯江指出:“民间交流是化解敌意的润滑剂,但必须建立在日方停止美化侵略、停止参拜靖国神社等底线问题上。”他建议,两市可先从学术研讨、文化遗产保护等非敏感领域试点合作,逐步重建信任。

日本国内争议:右翼批评“软弱”,市民期待“破冰”

广泽一的表态在日本国内引发激烈争论。自民党名古屋市议员山本太郎在推特发文抨击:“向中国低头是对战殁者的背叛!”而普通市民则更多持欢迎态度。在名古屋市中心的荣町商圈,一位经营中华料理店的店主表示:“疫情后游客减少,和中国城市恢复交流能带动经济,历史问题应该由政治家解决,不是老百姓的负担。”

值得注意的是,广泽一所属的日本维新会近年来主张“对华务实外交”,其党首松井一郎曾公开呼吁“摆脱历史包袱”。分析人士认为,名古屋的动向或反映日本部分地方城市在经济压力下,试图通过对华合作寻求突破的现实考量。

历史与现实的博弈:交流能否成为治愈伤痛的良药?

从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到如今的波折不断,两国关系始终绕不开历史认知这道坎。名古屋与南京的交流困境,恰是这一矛盾的缩影。正如一位南京网友在评论中所写:“我们铭记历史,不是为了延续仇恨,而是为了守护和平。但如果对方连‘道歉’的勇气都没有,交流又从何谈起?”

当广泽一伸出“橄榄枝”,中日两国需共同思考:如何在尊重历史记忆的同时,为民间互动开辟空间?答案或许不在一时的表态,而在日方能否以持续行动回应30万亡灵的沉默质问。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云川官网 » 日本名古屋市长再提恢复与南京交流:历史伤痕未愈,民间互动能否成为破冰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