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2月5日,著名历史学家、美国匹兹堡大学荣休教授许倬云先生在美国逝世,享年94岁。消息传出后,学术界与文化圈纷纷表达哀悼,而知名歌手王力宏以一篇长文追忆舅公生平,首次公开家族与许倬云的深厚渊源,引发公众对这位史学巨擘的深切缅怀,也让一段跨越音乐与学术的世家情谊浮出水面。
“他是照亮家族的精神灯塔”:王力宏长文忆舅公
2月6日凌晨,王力宏在社交平台发布千字长文,配以与许倬云的旧日合影及手写家书照片。文中他以“最敬爱的舅公”开篇,回忆童年时许倬云回台湾探亲,常抱着年幼的自己讲述《史记》《资治通鉴》中的故事,“他总说,历史不是书本上的字,而是活生生的人如何选择”。王力宏透露,自己少年时赴美求学,正是许倬云鼓励他“莫被流行文化裹挟,要找到扎根文化的表达”,这段对话成为他后来创作《心中的日月》《盖世英雄》等中国风歌曲的灵感源头。
文中最动人细节,莫过于王力宏提及许倬云晚年仍坚持用颤抖的手写信勉励后辈。他晒出的一封2018年家书中,许倬云写道:“力宏,你以音乐连接东西,这是很好的事。但记住,真正的文化自信,是知来处,明去处。”这番话被王力宏称为“人生路标”,并坦言近年经历风波后,正是重读舅公著作《万古江河》让他“学会在低谷中保持尊严”。
史学大家许倬云:从战火残躯到“中国通史第一人”
许倬云1930年生于江苏无锡,因先天残疾无法直立行走,却以惊人毅力完成学业。1948年随家迁台后,他先后就读于台湾大学、芝加哥大学,师从史学大家顾颉刚、杨联陞,成为首位以“中国社会史”为题获得博士学位的学者。其代表作《西周史》《中国古代社会史论》颠覆传统史观,强调“从基层看中国”,被学界誉为“打开新史学的钥匙”;而《万古江河》《说中国》等普及著作,更以全球视野重构中华文明叙事,销量超百万册,影响几代读者。
尽管学术成就斐然,许倬云始终以“知识分子”自省。晚年接受采访时他直言:“现在学者忙着发论文、争项目,忘了历史学的使命是回答‘人何以为人’。”这种“为生民立命”的担当,或许正是他跨越代际打动王力宏的关键。
家族纽带与文化传承:一场跨越音乐与史学的对话
王力宏与许倬云的亲属关系鲜为人知。据公开资料,王力宏外祖父许凤藻为民国海军将领,与许倬云为堂兄弟。尽管血缘较远,但许倬云与王家往来密切,尤其对王力宏兄弟三人影响深远。王力宏兄长王力德为耶鲁大学医学博士,弟弟王力凯是麻省理工学院硕士,三人均在各自领域取得成就,被媒体称为“学术与艺术并重的世家”。
许倬云曾笑言:“我家三代出‘怪才’,力宏是‘音乐怪才’。”而在王力宏眼中,舅公则是“用一生践行‘为天地立心’的智者”。这场跨越世代的对话,恰如许倬云在《万古江河》中所写:“文化如水,润物无声,却在关键处决定民族的走向。”
目前,许倬云家属暂未公布追悼安排,但其生前任职的匹兹堡大学已设立线上纪念专区。而王力宏的悼文下,数万网友留言:“感谢许先生让我们明白,真正的偶像,是那些用思想照亮时代的人。”或许,这便是对一位史学大家最好的告慰。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环球视察网 » 王力宏发文悼念舅公许倬云:史学大家离世,跨越世代的家学传承引追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