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川官网

广东基孔肯雅热确诊病例突破3000例 公共卫生系统启动紧急响应

本报广州讯 记者从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员会获悉,截至2023年10月15日,广东省累计报告基孔肯雅热确诊病例已超过3000例,较去年同期增长近两倍,成为近年来该省最严重蚊媒传染病疫情之一。目前,全省多地已启动三级公共卫生应急响应,全力遏制疫情扩散。

疫情呈快速上升态势,多地进入高发期

基孔肯雅热是一种由基孔肯雅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伊蚊叮咬传播,临床表现为突发高热、关节疼痛及皮疹,严重者可致长期关节残疾。广东省疾控中心数据显示,今年6月以来,随着雨季延长和气温升高,蚊媒密度显著上升,疫情在广州、深圳、珠海等珠三角城市群及湛江、茂名等粤西地区呈爆发式增长。

“本轮疫情具有传播速度快、波及范围广的特点。”广东省疾控中心副主任李建国表示,截至10月15日,全省21个地市均报告病例,其中广州市确诊病例超1200例,深圳市超800例,两地占全省总病例数的三分之二。值得注意的是,病例中约15%为儿童,部分患者出现持续性关节肿痛,需长期康复治疗。

政府多部门联动,强化防控措施

面对严峻形势,广东省政府于10月10日召开专题会议,部署“灭蚊清源”专项行动。省卫生健康委联合农业农村、住建、教育等部门,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以下工作:

  1. 蚊媒监测升级:在重点区域增设1.2万个监测点,利用无人机喷洒生物灭蚊剂,降低伊蚊密度至安全水平;
  2. 社区防控强化:发动基层网格员入户排查积水容器,清理蚊虫孳生地超50万处;
  3. 医疗资源调配:指定38家定点医院收治重症患者,储备抗病毒药物及关节止痛制剂,确保救治能力;
  4. 公众宣传普及:通过短视频、社区讲座等形式,向居民普及“翻盆倒罐防积水”等防护知识,覆盖人群超2000万。

专家呼吁:全民参与是关键

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王晓明指出,基孔肯雅热目前尚无特效药,防控核心在于切断传播链。“市民需主动清理家中花盆、废弃轮胎等积水容器,外出时穿着长袖衣物,使用含避蚊胺的驱蚊剂。”他强调,若出现发热伴关节痛症状,应立即就医并告知旅行史,避免延误诊治。

据悉,广东省已向国家卫生健康委申请调拨专项资金,用于疫苗研发及边境口岸检疫能力提升。下一步,全省将建立蚊媒传染病长效防控机制,力争在2024年雨季前将疫情控制在流行水平以下。

(完)

新闻背景补充:基孔肯雅热最早于1952年在非洲被发现,2008年首次在中国广东确诊病例。该病潜伏期通常为2-4天,死亡率低于0.1%,但后遗症风险较高。世界卫生组织将其列为需重点监测的传染病之一。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云川官网 » 广东基孔肯雅热确诊病例突破3000例 公共卫生系统启动紧急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