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盛夏高温天气持续席卷全国,空调成为居民避暑的“刚需”。然而,因空调使用不当引发的“空调病”、高能耗等问题频发,如何兼顾清凉与健康、节能与环保,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近日,多位家电领域专家、医生及能源机构研究员接受采访,为公众提供科学使用空调的实用指南。
温度设定有讲究:26℃是“黄金平衡点”
“夏季空调温度不宜过低,室内外温差超过8℃易引发身体不适。”中国家用电器研究院专家指出,人体最适宜的空调温度为26℃—28℃,既能有效降温,又能避免因温差过大导致的感冒、头痛、关节痛等“空调病”。此外,夜间睡眠时可将温度调高1℃—2℃,并切换至“睡眠模式”,既节省电量又减少对呼吸道的刺激。
通风换气不可少:每小时开窗10分钟
长时间密闭使用空调会导致室内二氧化碳浓度升高、细菌滋生。北京市疾控中心环境卫生所建议,每使用空调2—3小时应开窗通风10—15分钟,或搭配新风系统实现空气循环。若条件允许,可在早晚凉爽时段关闭空调,开窗自然通风,既能降低室内温度,又能改善空气质量。
清洁保养是关键:滤网每月清洗一次
空调内部积尘易滋生霉菌、螨虫,随冷风扩散至空气中,可能引发过敏、哮喘等疾病。家电维修协会提醒,空调滤网需每月清洗一次,散热片每年深度清洁一次。用户可自行拆卸滤网用清水冲洗,或使用专业空调清洁剂;散热片清洁建议联系售后人员,避免损坏机器。
节能省电有妙招:善用“定时”“除湿”功能
高温天气下,空调耗电量占家庭用电的40%以上。国家电网能源研究院专家建议,可通过以下方式降低能耗:
- 短时外出不关空调:频繁启停空调反而更费电,若外出时间少于1小时,可将温度调高1℃—2℃;
- 搭配风扇使用:空调设定28℃并开启风扇,体感温度可降低2℃—3℃,能耗减少约30%;
- 巧用“除湿”模式:梅雨季节或湿度较高时,“除湿”模式既能降低湿度,又能避免过度制冷,比“制冷”模式更省电。
特殊人群需注意:儿童老人避免直吹
医生特别提醒,孕妇、儿童、老年人及慢性病患者免疫力较低,使用空调时需格外注意:避免冷风直吹身体,可调整出风口方向或使用挡风板;从室外进入室内后,先擦干汗水、更换干爽衣物,再开启空调;长期待在空调房内需多喝温水,防止脱水。
科学使用空调,既是守护健康的必要举措,也是践行低碳生活的重要实践。专家呼吁,公众应树立“理性降温”理念,通过合理设定温度、定期清洁维护、优化使用习惯等方式,让空调真正成为夏日“清凉伙伴”,而非健康隐患与能源负担。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云川官网 » 盛夏来临,如何正确使用空调?专家支招科学降温与健康节能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