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6日,成都世运会首个竞赛日迎来历史性时刻——中国软式曲棍球国家队在成都市新都香城体育中心完成世运会首秀。这支平均年龄仅20.6岁的年轻队伍,在男子预赛B组中以0:42不敌夺冠热门芬兰队,虽未取胜,却以敢打敢拼的姿态在世界舞台留下深刻印记。
速度与激情:球速达180公里/小时的“地面冰球”
软式曲棍球,这项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美国的运动,又名地板球、旱地冰球,以极快的球速和激烈的对抗著称。据竞赛技术运行官员郭雪奇介绍,比赛中击球速度可达每小时160至180公里,守门员需在0.2秒内对10米内的来球作出反应。成都世运会首次采用3节、每节15分钟的新赛制,进一步提升了比赛节奏——芬兰队开场仅3分钟便由韦斯特破门,首节即以10:0领先,最终三节狂轰42球,展现北欧强队的统治力。
初生牛犊:中国队以“学习”姿态亮相
这支中国队今年1月才通过江西于都县局地合作共建项目完成组建,是世运会历史上首支中国软式曲棍球国家队。面对世界排名前列的芬兰队,14名队员杜三洋、王子涵、色热克汉·阿合卓力等毫无惧色。助理教练商亮宇坦言:“我们起步晚,但队员们每天训练超6小时,专注提升传接球精度和战术执行力。”比赛中,中国队虽多次被对手通过快速反击破门,但在第三节曾组织出两次有效进攻,险些打破“零进球”局面。
队长鞠绮航赛后表示:“芬兰队的控球和传切配合像教科书一样,这对我们研究战术漏洞很有价值。”芬兰队员兰塔拉则称赞:“中国队防守时全员回撤,进攻时敢于插上,这种战术纪律性令人印象深刻。”
未来可期:非奥项目培育模式初见成效
作为非奥运项目,中国软式曲棍球的崛起依托于“局地合作共建”创新模式。江西于都县通过与国家体育总局合作,建立青少年选拔体系,并引入北欧教练团队进行技术指导。商亮宇透露:“队员们从零基础起步,如今已掌握‘鱼跃扑救’‘贴地斩’等高难度技术,未来计划通过国际赛事积累经验。”
根据赛程,中国队还将与捷克、加拿大等队交手。尽管小组出线形势严峻,但队员李寅僮的话代表全队心声:“我们的目标是每场进步10%,让世界看到中国软式曲棍球的速度。”
世运舞台:小众项目绽放多元魅力
成都世运会软式曲棍球项目设男、女各8支队伍参赛,瑞典队(2022年世运会男团冠军、11次世锦赛女团金牌)与芬兰队(5次世锦赛男团冠军)被视为夺冠最大热门。中国队的参赛,不仅填补了该项目世运会东道主缺席的空白,更以“体育外交”姿态促进中外文化交流——芬兰队员Joona赛后表示:“成都的现代化场馆和热情观众让我难忘,希望比赛后能去熊猫基地看看。”
从0:42到未来可期,中国软式曲棍球队的世运首秀,恰似一颗投入体育强国的石子,激荡起非奥项目发展的涟漪。正如商亮宇所言:“速度可以追赶,经验可以积累,但年轻队伍的勇气,永远是最珍贵的财富。”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云川官网 » 球速堪比赛车,中国队首次参加世运会软式曲棍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