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25年8月1日起,一项旨在强化贵金属与宝石领域反洗钱监管的新规正式落地实施。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贵金属和宝石从业机构反洗钱和反恐怖融资管理办法》,个人或机构使用现金购买黄金、钻石等贵金属和宝石,单笔或日累计交易金额达到人民币10万元(含)以上的,相关从业机构需履行客户尽职调查义务,并在交易发生后5个工作日内向中国反洗钱监测分析中心提交大额交易报告。
新规背景:填补监管空白,遏制洗钱风险
贵金属和宝石交易因其交易金额大、现金交易比例高、匿名性强等特点,长期被国际社会视为洗钱和恐怖融资的高风险领域。不法分子常利用大额现金交易切断资金追溯链条,通过分散购买、跨区域转卖等方式将非法资金“洗白”。以南京警方2025年2月破获的电诈洗钱案为例,犯罪分子诱使受害者用45万元涉诈资金购买黄金,利用黄金易转移、易变现的特性完成赃款洗白。此类案件随着金价波动呈增多趋势,凸显了加强现金交易监管的紧迫性。
新规核心:明确交易门槛,强化全链条监管
新规将需上报的现金交易门槛从2017年规定的5万元提升至10万元,更契合当前市场交易实际规模。其覆盖范围涵盖黄金、白银、铂金等贵金属及其制品,以及钻石、玉石等宝石的原材料及首饰制品;从业机构包括金店、珠宝商、银行等终端零售主体,以及上海黄金交易所、钻石交易所等核心交易场所,形成全产业链监管闭环。
根据规定,当客户单笔或日累计现金交易达10万元时,从业机构需通过身份证件、营业执照等可靠文件核实客户身份,登记姓名、联系方式、证件号码等信息,并了解交易目的。若怀疑交易与洗钱相关,或对客户身份资料真实性存疑,机构也需启动尽职调查。调查完成后,机构需在5个工作日内提交大额交易报告,内容涵盖交易双方信息、金额、方式及资金来源等。
行业影响:规范交易流程,提升合规成本
新规实施前,部分商户对现金交易反洗钱要求认知不足。记者调查发现,深圳水贝黄金批发市场多家店铺表示未收到通知,当前大额现金购买无需登记。然而,随着新规落地,从业机构需建立反洗钱内控制度,指定专人负责,每3年开展风险评估,并根据业务变动及时调整。对于高风险客户,机构需采取限制交易、终止服务等措施,并提交可疑交易报告。
消费者提示:合法交易不受影响,优先选择非现金支付
对普通消费者而言,日常购买黄金首饰、小金条等消费行为金额远低于10万元,基本不受影响。若需进行大额现金交易,消费者需配合机构完成身份登记,并妥善保留交易凭证。业内人士建议,优先选择银行渠道或非现金支付方式(如转账、刷卡),可简化流程并降低合规风险。
中国人民银行相关负责人表示,新规旨在构建更严密的资金流动监测网络,遏制利用贵金属交易洗钱的犯罪活动,而非限制正常投资消费。随着监管体系完善,贵金属和宝石行业将迎来更规范透明的发展阶段。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云川官网 » 8月1日起!现金买黄金、钻石超10万元需上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