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川官网

向百年·向胜利丨仗剑:火箭军淬锋砺刃铸就钢铁长城

烈日炙烤着西北戈壁,火箭军某旅发射阵地警戒线随风绷紧。三级军士长张贺蹲在发射车旁,手指摩挲着仪表盘上新贴红色五角星——这是他服役18年来为战车挂上的第27颗“功勋星”。每颗红星背后,都是一次雷霆出击的实战检验,每道划痕里,都镌刻着中国战略导弹部队向百年强军目标冲锋的铿锵足迹。

千锤百炼锻造“长剑锋刃”

“发射窗口还剩3分钟,气象数据异常!”指挥车内,模拟战况突现险情。张贺的瞳孔骤然收缩,手指在操作台上翻飞如蝶。这个被战友称为“人剑合一”的特级号手,曾在零下30℃的极寒环境中连续72小时待机,在5级以上横风条件下完成过精准打击。此刻,他带领的发射单元正以每秒3个指令的速率调整参数,最终在倒计时归零瞬间实现“零误差发射”。

这样的场景,在火箭军训练场已成常态。据公开报道显示,该部队近三年累计组织跨区机动演练23次,夜间发射占比提升至65%,复杂电磁环境下抗干扰能力实现质的突破。军事专家指出,这种“全要素、全流程、全时段”的实战化淬炼,正是中国战略导弹部队从“能战”向“胜战”跨越的关键密码。

红星闪耀见证使命传承

在张贺的战位旁,一本泛黄的《发射日志》记录着特殊传承:2017年9月,首颗“红星”由时任旅长在朱日和阅兵后亲手加挂;2020年深秋,某新型导弹定型试验成功,总师团队在发射车前与官兵共贴星徽;2025年春,00后列兵王振宇在实弹射击考核中打出满分,成为最年轻的“红星”获得者。

“每颗星都是一座里程碑。”旅政委在战地党课上说。从大漠孤烟到南海礁盘,从高原哨所到深山密林,300余辆发射车组成的钢铁方阵正以“红星”为坐标,构建起覆盖战略要地的“全天候打击矩阵”。数据显示,该部队装备更新率达82%,信息化指挥系统响应速度缩短至秒级,战略威慑与实战能力实现历史性跃升。

百年征途再启新程

站在发射架下仰望苍穹,张贺抚摸着胸前的“八一勋章”复刻版——这是部队为服役满15年的骨干特制的纪念章。“从‘东风快递’到‘全球速达’,我们这一代导弹兵赶上了最好的时代。”他的话语中透着自豪。

历史长河奔涌向前,中国战略导弹部队始终是捍卫和平的“定海神针”。从1966年组建时的“万国牌”装备,到如今跻身世界一流的战略铁拳;从“地下长城”的隐蔽突防,到“多轴联动”的立体打击,这支平均年龄28岁的年轻部队,正以“仗剑天涯”的豪情,在强军兴军的征程上书写新的传奇。

夜幕降临,戈壁滩上星光与车灯交相辉映。张贺和战友们再次登上发射车,仪表盘上的红星在黑暗中格外醒目。这光芒,既是百年奋斗的见证,更是迈向胜利的宣言——当新时代强军号角吹响,中国战略导弹部队必将以更强大的实力,守护神州大地万家灯火,捍卫人类和平正义天空。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云川官网 » 向百年·向胜利丨仗剑:火箭军淬锋砺刃铸就钢铁长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