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5日,2025年临港新片区、南汇新城镇小学生爱心暑托班第一期顺利结业。回顾爱心暑托班授课之旅,上海海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望晖河海实践队收获满满。实践队走进临港投控园区、金桥智荟园区、建设者105小镇、华东师范大学附属浦东临港小学、上海师范大学附属浦东临港科创小学5个办班点,开展“望晖河海,潮向未来”航运特色主题系列课程,以航运文化为桥,将知识科普与思政教育融入童趣互动,为孩子们埋下建设海洋强国的未来种子。
从“筏舟悠悠”到“巨轮远航”,在中国航海日,“船舶航海史”课程为孩子们展开一幅跨越千年的航运画卷。纪念郑和下西洋620周年,以郑和船队故事导入,郑和宝船的恢弘身姿彰显中国古代先进的航海和造船技术。实践队员结合文物图片与史料视频,讲述从独木舟到蒸汽船的技术突破,更串联起甲午海战中“致远”舰激战激战、抗日战争中长江大抢运等“红色航运故事”。旗语操互动中,孩子们体验航海通信智慧,分组比拼竞答让课堂更加妙趣横生。船舶历史悠悠千年,孩子们在历史与现实的碰撞中,逐渐明白:航运不仅是技术的进步,更是文明的纽带、国家的担当。
“辽宁舰上的甲板用来做什么?”“船舶从设计到下水是怎样的过程?”在“船舶制造科普”主题课上,实践队员用生动的视频短片展示军舰下水、拼装作业的震撼场景,通过图片对比与模型拆解,让孩子们直观了解船舶制造的一般流程。军舰模型DIY环节,孩子们细致观察手握零件,在设计图指导和队员讲解下组装船身、甲板与舰岛,“原来船底的龙骨是脊梁,少了一根都站不稳!”一位同学举着自己的作品兴奋地说。孩子们在动手实践中感受“大国重器”的力量,理解“海防强则国家强”的深刻内涵。
在“海好有你,领航未来”的绿色航运主题课上,海洋生物发出求助的动画故事让孩子们认识海洋污染,实践队员结合故事叙述将如何保护海洋娓娓道来,阐述天然气动力船舶的清洁排放、卫星导航和现代通信如何保障航行安全。孩子们拿起彩笔绘出心中航运与海洋的畅想,有的画着太阳能动力的帆船,有的画着搭载“清海机器人”的科考船,稚嫩的笔触勾勒出“海洋蓝”与“科技绿”交织的未来图景。“我画的船会‘吃’掉海里的垃圾,让鲸鱼宝宝开心游!”孩子们的童言,道出了课程传播的海洋保护之声。
航运文化的种子在孩子们心中生根,思政教育的养分悄然滋养。暑托班志愿者老师们对实践队课程活动给予大力支持,不少学生在课后也向实践队授课老师提问,展示出探索学习的热情与兴趣。“望晖河海,潮向未来”航运特色主题课程将船舶制造、绿色航运、航海历史与家国情怀、科技创新、生态保护有机融合,既呼应了“双碳”战略下建设海洋强国的国家需求,也为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搭建了生动桥梁。“教育一个孩子,带动一个家庭,影响整个社区。”望晖河海实践队未来将继续深耕航运文化科普,让更多青少年在触摸蓝色文明中,厚植家国情怀,勇担“海洋强国”的未来使命。
作者(上海海事大学王雯)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云川官网 » 望晖河海润童心 航运文化续血脉——上海海事大学实践队走进暑托班播撒蓝色梦想